在百度上輸入關鍵詞“公交車安全”,用時0.03秒,就能找到相關網頁約35萬篇文章。一些網站紛紛開辟專題討論相關的各種問題,最多的帖子是在發生事故時教乘客如何逃生。有的說坐公交車后面最不安全,離門越近越安全;有的還教網友要隨身攜帶安全錘,敲了玻璃后一定要用腳狠踹,說法很多。
相應的,有的城市把所有公交車的密封窗戶改裝成推拉窗,有的城市則在車內補齊丟失的安全錘,有的城市對公交車司機進行緊急疏導乘客的培訓等等,措施很多。
記者帶著這些說法和做法走進相關客車制造廠家和研究機構,聽聽專家的意見。
改成推拉窗,就能逃出去嗎?
是不是把密封窗戶改裝成推拉窗,配上安全錘,就安全了,就能從公交車里逃出來了?對記者提出的問題,中國青年汽車集團副總裁鄭健笑而不答。
說起公交車的安全問題,他很敏感。6月5日,成都公交車自燃特大事故發生后,第2天,成都公交公司就發函給他們青年汽車集團,以尋求這個目前我國最大的客車制造廠家在安全技術上的合作。這周,他將親自赴成都。
只談技術,不做評論。在這樣的前提下,鄭健開口了,他說,把密封窗戶簡單地改裝成推拉窗后,碰到事情,開窗是容易了,把玻璃往另一邊一拉就行了,這樣只剩下半扇窗的位置,窗本來就小,要出去卻不行了,一個人都出不去。如果把玻璃敲破,要敲兩塊玻璃,還不如密封窗,敲破一塊就行了。同時,簡單的推拉窗沒有密封窗的保溫效果好,也不利于車內的空氣清潔,既不節能,也不環保。
其實,換一種結構的窗戶和車門,會更安全。鄭健告訴記者,就拿我們平時出口美國的普通公交車來說,按照美國的標準,所有的車窗都是密封的,但都是外翻式,碰到發生事故,每扇窗戶下方的兩邊有一只紅色的手柄,只要抓住手柄,窗戶就會自動往外向上翻出,而且一扇窗的寬度可以同時讓兩個人并排往外跳。如果成都那輛自燃的公交車也是這種窗戶,那么就不會發生悲劇。至少在火勢最關鍵的兩分鐘內,可以再多逃出一些乘客。
還有車門,按照歐洲等國家的標準,車門的開啟方式要求外擺平移,這種結構因為車門直接掛在車身外,不需要占用車內空間,也不會因為乘客所占的位置而受影響,可以保證開啟和關閉的充分自由。如果因為電路或氣閥系統沒法打開車門,只要從車內一推就開,而且也可以從車外把車門輕松拉開。最關鍵的是,這種結構還保證了門洞的最大寬度,確保兩人并排下車。
國內公交車的車門,一般都是內移門,打開時,兩邊的車門軸要先向車內后退,門板再朝外敞開,車門側立在門洞兩側,所以,公交車的車門后面劃有一塊黃色區域,禁止乘客站在這個區域。平時人多,擠得滿滿的,就會影響門的開啟和關閉。如果發生事故,慌忙中大家往門邊擠,都擠占在黃色區域內,就是電路等系統沒被燒壞,也開不了門,要想往外推,也很難打開。
鄭健說,成都公交自燃事件出來后,全國每個城市幾乎都在對公交車進行排查,還確實查出了不少問題,有的是屬于保修問題,有的是技術“瑕疵”,這種“瑕疵”就像外推窗和外移門一樣,不是廠家沒做好,技術不行,而是我們國家沒有強制要求,生產標準沒有及時“更新”。
一周前,鄭健去歐洲參加世界上最大的UITP公共交通車展。他說這次由國際公共交通聯盟組織的車展,大家最關心的還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安全。在節能環保的前提下,利用新技術提高安全性能。
公交車離門越近越安全?
“公交車后面最不安全,離門越近越安全”,這樣的說法在網友中很普遍,理由是一般的公交車都是后置啟動系統,發動機不像轎車一樣在前面,而是在車子最后面,一旦起火,就從最后開始燒,所以后面最危險。
中國青年汽車客車研究院院長李冬梅總工程師不認同這種觀點!斑@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其實,無論前面還是后面,離車門最遠的位置,也就1.3米,三步遠,只要車門打開了,不相互擁擠,三秒鐘就下去了!彼f,“就算從后面的發動機起火,也不一定后面最危險。如果是發動機過熱,電路的阻燃材料老化脫落,燒掉了電路的絕緣層,導致電線裸露,與車身鐵架引起短路,這樣火勢會按照電路走,有的車線路是從車頂上面走的,這種情況下,坐在后面和前面一樣,不存在誰比誰危險。有的自燃是從前面的駕駛位置的儀表盤開始起火,坐在后面就更談不上危險了。所以最關鍵要看從哪里起的火!
李冬梅告訴記者,現在的車輛電控系統越來越發達,用電最多。這里也存在技術問題,傳統的公交車,車底下、車架的中間和車頂上都是各種線路,由于長期行駛中的振動,加上摩擦,容易造成電氣系統的短路,引起火災。而且車內容易起火的地方,除了電器系統,還有發動機的油路系統、排氣系統、制動系統的剎車和輔助制動的緩沖器。
不過,這些安全隱患通過技術都能解決,F在,我們用新的弱電信號技術,通過信號模塊,讓各種用電設備就近取電,免去拉來拉去的電線,就可以避免線路斷路的火災。另外,現在一些廠家在這些高溫區安裝自動滅火裝置,只要一出現100度燃燒的零界點,就會自動噴出干粉,把火苗撲滅。
用安全錘敲玻璃,還要腳踹?
有網友說,用安全錘狠敲鋼化玻璃,只要鋼化玻璃出現裂縫,馬上使勁用腳踹,玻璃不用腳踹,是不易破的。還有說,一時找不到安全錘,乘客也可自行用尖銳硬物砸窗。
李冬梅說,只要合格的鋼化玻璃加上合格的安全錘,不管敲哪個位置都會碎。按照國家標準,公交車上的玻璃標準都有具體要求,除了前車窗用夾膠玻璃外,其他車窗必須用鋼化玻璃,要求碎后的顆粒不超過0.5厘米,黃豆大小。達到這樣的指標,用安全錘尖的一頭,頭上有烏金鋼,輕輕一敲,不管哪個位置,就會嘩的全碎成均勻的顆粒,這些碎玻璃不扎手,也不會傷人。
相反,只要其中一樣是假冒偽劣產品,力氣再大也沒有用,所以,“一時找不到安全錘,乘客也可自行用尖銳硬物砸窗”,這種說法根本行不通。
最致命的,其實是超載
李冬梅給我們做了這樣一個假設,如果公交車也更新換代了,用上了先進的技術,連公交車司機也進行了緊急疏導乘客的培訓,那么在發生自燃事故等危險的時候,致命的是什么?
李冬梅做了統計,今年5月到6月15日,其他10個城市公交車發生自燃事故21起,沒有造成死亡的,人數都沒有超過80人,少的只有20人,多的,也只有50人。而惟獨成都這次事故,101個人,只逃出了76人,25人沒能逃出來。
從一起起車輛自燃的事故中,可以統計出這樣一個數據,一輛車從起火到燒成車架子,只需要10分鐘。也就是說,從起火開始的2分鐘是最關鍵的,還有逃生的可能,之后,生存的機會就很小了。
所以,大家把這兩分鐘看作是生死存亡的最寶貴時間。
而決定能不能在這兩分鐘內逃出來的,是車上有多少人。
按照國家規定,在車內每平方米最多站8個人。一輛12米長的車,車內空間是20平方米,除去座椅的位置,剩下的空間是四五平方米,一般的公交車座位是39個左右,也就是一共80個人,在發生問題時,及時打開車門,或者用安全錘敲破玻璃的前提下,是可以逃出來的。
李冬梅告訴記者,按照她個人的研究,只要兩個門同時下客,按每個人出車門的時間為3秒,剛好120秒,2分鐘。超過80個,從理論上說,那些人是沒法在起火開始的2分鐘內逃生。
“這樣的計算結果可能并不是很準確,但是無論如何超載是最致命的!”李冬梅說。而在現實當中,超載這個現實問題很容易被技術等方面的缺陷所掩蓋,李冬梅建議公交公司在及時解決公交車技術安全問題的同時,一定要重視超載現象。而乘客也應該警醒自己,太擁擠的公交就不要再往上擠了。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起火多少次才能“教訓”公交安全?
下一篇:公交安全靠市民自覺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