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交部和駐韓使館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應急機制
1月7日上午,韓國京畿道利川市一家冷凍倉庫因煤氣事故發生爆炸,造成30人死亡、10人失蹤。據韓國警方初步確認,已有12名中國公民遇難、1名重傷。事發后,我外交部和駐韓使館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應急機制。
駐韓使館總領事已趕赴現場
記者從外交部獲悉,中國駐韓大使寧賦魁和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主任何平分別向韓外交通商部和韓駐華使館提出緊急交涉,要求韓方盡快核實中國公民傷亡情況,全力搶救傷員,妥善處理有關善后事宜,同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中國駐韓國使館參贊兼總領事閆鳳蘭率工作組已趕赴當地,現場處理有關事宜。我外交部和駐韓使館正密切跟蹤此事進展。
韓國也對此事高度重視。8日下午,韓國當選總統李明博來到利川,慰問了遇難者家屬。據韓聯社報道,李明博前往設在利川市民會館的集體靈堂慰問遇難者家屬,還視察了設在利川市廳的事故對策本部,囑咐有關負責人妥善處理事故。
圖:1月8日,在韓國利川市,爆炸事故遇難者的家屬參加集體悼念活動。
韓國外交通商部官員8日稱,就12名中國公民在韓國冷庫爆炸火災事件中死亡一事,韓國外長將向中國外長致哀悼信。該官員還稱,韓國外交部將派遣負責領事事務的高官前往事發地,協助處理死者的后事及相關賠償問題。
韓國政府官員8日說,7日利川爆炸事件中遇難者的DNA檢測結果將在兩周后公布,遇難者身份屆時將得到確認。
[NextPage]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的外國人移居勞動協議會決定成立對策委員會,開展損失賠償及真相調查工作。該團體共同代表金海城(音)牧師8日表示,移居勞動協議會將聯合其他市民團體,為使受害者在短期內得到補償開展多方支援。金海城計劃同另外3位共同代表舉行緊急會議,正式組建對策委員會。
圖:1月8日下午,韓國當選總統李明博(前左)在京畿道利川市與當地參加救援的人員握手。李明博當天來到利川市發生爆炸事故的冷凍倉庫視察。
中國朝鮮族務工者夢斷韓國
7日,韓國京畿道利川市一處建好不久的冷凍倉庫發生大火,造成數十人死亡,多人被困,生死不明。這個冷凍倉庫是一個物流中心,屬于一個名為“韓國2000”的物流公司。當天上午10時45分左右,倉庫地下室發生大火。大火發生時,工人們正在地下室實施氨基甲酸酯發泡作業。
據韓國媒體報道,死傷的中國人均為朝鮮族務工者。韓國《朝鮮日報》以《破碎的韓國夢,13名中國朝鮮族在火災中喪生》為題進行了報道。報道詳細描述了事發后的細節:受3度燒傷的中國同胞林春媛(女,45歲,首爾始興洞)被火燒的衣服都貼在了身上,但她在被送往醫院的途中,完全不顧自身的疼痛,一直在找事發當時一同進行絕熱材料封頂工作的丈夫。她的丈夫李承福也在失蹤者名單上。
據報道,來自中國吉林省的這對夫婦通過在餐廳工作和做小生意維持生計,他們為了給上大學的兒子籌措學費,于2006年到了韓國。林某的姐姐林春善表示:“春媛從凌晨五點半開始辛苦工作到晚上七八點,但她總是說,只要一想到念大學的兒子,就會不自覺地露出笑容。一次都沒有喊過累,一直在努力工作。”
[NextPage]
另據韓聯社報道,死傷務工人員多數是臨時工,身份很難確認。報道透露,金龍海(音,25歲)三個月前通過嫁到韓國的表姐到了韓國,在韓國工作日薪為6萬韓元(約合492元人民幣),他的母親也曾在韓國務工一年半,后因身體欠佳于火災發生前6天回到中國大連,計劃過完春節后再次赴韓。報道稱,無情的火焰不僅使金海龍的“韓國夢”徹底破滅,還奪走了他年輕的生命。
8日的《朝鮮日報》發表社論,對這起重大事故的發生進行反思。該社論指出,發生大型事故似乎成了大韓民國的不治之癥。雖然事故類型和發生場所不同,但原因都是沒有遵守本應遵守的基本安全守則。如此輕視人命的國家即使經濟規模再大也不能稱為發達國家。
中國在韓務工人員多從事艱苦行業
事故發生后,中韓兩國都非常重視。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副研究員董向榮認為,這是一起事故,不會在其他方面造成更多影響。
近年,隨著中國人赴海外務工、求學、旅游的增多,各類事故、災難中有中國人死亡也常常見諸報端,但是,在一起異國他鄉的生產事故中造成這么多中國人死亡,也實屬罕見。
據韓國媒體披露,在事故中死亡的人從事的是艱苦行業,其中的中國工人屬于臨時工。董向榮告訴記者,在韓國的中國人很多,在那兒務工的中國人大都從事比較艱苦的行業,比如說建筑業。
那么,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在韓國呢?這個數字恐怕難以找到確切答案,因為合法入境的好查,而非法滯留者就難以查清了。韓國駐華使館的外交官承認,他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中國人在韓國,他所知道的是,在韓國的中國人大多數是朝鮮族人。
維基百科的數據顯示,在韓國的中國人主要生活在首爾、仁川、釜山等地,大部分是改革開放后從中國大陸到韓國的。最近幾年,入境韓國的中國人為356790人,其中朝鮮族21.9萬人,占60%以上。
20世紀上半葉,在朝鮮半島的中國人曾經超過6萬。1961年樸正熙發動政變后,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大部分華人被迫遷移到中國臺灣或美國。比如說,當時的法律規定,中國餐館如果不和韓國餐館合并,就不能銷售米飯和其他食品,此舉讓中餐基本退出了韓國市場。近年,隨著中韓交流的增多,韓國的仁川開始建設中國城,其他城市也宣布跟進,但是2007年3月2日《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報道說,韓國的中國城缺少中國人。韓國聯合通訊社2006年的一篇文章也披露,在仁川的中國城或許為“世界上最小的中國城”,整個社區只有40家中式餐館,只有三分之一的餐館或店鋪是中國人所擁有和經營的。
[NextPage]
中國的朝鮮族人由于語言的便利,在韓國居住、生活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但他們的社會地位很低,有些是合法入境,有些則屬于非法滯留。
不可否認,中國人偷渡到韓國也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2002年,中青旅的41名游客在韓國“集體消失”。僅在當年的2月,赴韓國旅游的4000多名中國旅游團體游客中,就有144人滯留韓國。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韓國一倉庫發生爆炸事故
下一篇:俄居民樓爆炸事故死亡人數升至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