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分廠的要求,我車間為避免產生諸如中毒、著火、爆炸等類似事故的發生,保護職工身心健康,防止環境污染,特制定如下應急預案:
一、事故發生的現象:
1、環氧丙烷管線泄漏。
2、環氧丙烷閥門、液位計泄漏。
3、設備管線附近有大量物料,周圍有刺激性氣味。
4、若此時遭遇明火,會發生著火爆炸,嚴重危及人身設備安全。
二、造成泄漏原因分析:
1、由于沒有提供相關的資料,對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的特性、危險性沒有足夠的認識,造成職工在思想上存在麻痹思想,是造成泄漏事故的根源;
2、設備存在缺陷,有諸如閥門泄漏、泵體有泄漏、管線有砂眼裂紋等;
3、交接班不夠細致,對本班進行的有關操作,沒有詳細交接班,造成下班不了解實際情況,最終造成物料泄漏;
4、崗位人員在巡檢時不仔細,對可能造成泄漏PO、EO的部位沒有巡檢到,也會造成泄漏;
5、相關設備檢修后,交接不嚴,實驗不夠,造成法蘭、過濾器、泵體、玻璃管泄漏。
三、泄漏的危害:
1、因泄漏著火造成經濟損失,浪費燃料;
2、泄漏著火后的處理,將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3、在進行事故處理及油污清理中,若防護不當,會嚴重危及職工人身健康。
四、泄漏著火可能的部位及操作:
1、操作工巡檢時發現R-521及其它反應釜管線墊片、液位計大量泄漏EO立即報告車間。
2、車間安排關閉有關EO閥門,通知微機房和原料罐區停止送料。
3、同時通知分廠調度和相關車間。
4、立即停止附近使用明火,在裝置周圍設置專人、路障,禁止車輛通行,禁止在泄漏周圍打手機。
5、向泄漏部位灑水,防止著火,用大量水沖洗稀釋泄漏的EO。
6、在更換墊片時應穿戴好防護用品,拆卸螺栓時,應注意扳手等引起火花,必要時使用防爆扳手。
7、使滅火裝置處于備用狀態。
8、氣體流入儀表室時,應關閉門窗。
9、氣體燃燒時,用大量水或化學滅火劑進行滅火。
10、濺到皮膚上時,用大量流水沖洗。
11、濺入眼中時,用流水洗眼15分鐘以上,用0.2%的硼酸水沖洗也有效。
12、更換墊片結束后恢復生產。
五、事故處理原則:
1、當發生現場發生泄漏著火事故時,要保持沉著冷靜,立即關閉泄漏源,切除泄漏的管道閥門,將泄漏著火控制在最小程度;
2、用沙土或其他相似物件截住EO,防止流入下水道、雨排系統,造成環保事故;
3、匯報車間相關領導,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處理;
4、在相關單位的指導下,組織專門處理機構進行油污的處理,防止污染擴大;
5、若設備發生事故,將事故設備隔離,置換干凈后,交付檢修;
6、與安全環保部門加強聯系,及時取得相關分析結果,將事故徹底處理;
7、結合廠嚴管重罰的規定,對職工進行相關的教育,使之從思想上重視,杜絕此類事故的再次發生。
六、事故預防措施:
1、嚴格巡回檢查制度,加強三大紀律教育,使職工按規定進行巡檢、記錄;
2、有專人負責對現場等相關部位的巡檢,讓職工清楚知道巡檢的部位、內容,巡檢時間、巡檢人如實認真填寫,以備檢查;
3、嚴格交接班制度,對本班進行的相關操作如實記錄、如實交接,對交接不嚴造成事故的,要嚴厲追究其責任;
4、對發現的事故隱患,立即整改,堅持事不過夜,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5、對現場污油池、消防通道等進行徹底整理,做到有備無患。
6、對泄漏著火危害要有清醒的認識,從思想到行動要全面重視;
7、對崗位的操作、相關的分析要上通下達,做到相關人員全部知道。
七、事故擴大時處理措施:
按照車間級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進行處理
八、車間級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結束的條件:
EO著火處理完畢后,確認生產恢復正常,原因清楚,采取了方法措施后,并對事故進行了“四不放過”處理后,車間級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才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