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后期,領導讓我參加總廠級工業學大慶檢查團,總評會上,我竟然“斗膽包天”說某紅旗標桿單位生產中老出事故卻大搞上山開荒種地,似有不務正業之嫌。走出會議室就有位老大姐說:“小鄭,你吃了豹子膽?”這次“狂傲”,我付出的代價有多大,知道者不多。
想吸取教訓,磨圓棱角,但是,當我吃上安全管理這碗飯,就又經常按捺不住自己做出點“不知天高地厚”的事。比如一次,我參加對某項“專利產品”的評價,與會者幾乎都說“方向對,繼續完善”。惟有我“反動”,“著力點不對、不適用,違反了安全生產的基本原則”等等,旗幟鮮明地說了一通真話,會議主持人總結時慷慨激昂,幾乎是對我的“聲討”。盡管后來“專利產品”成了廢鐵,但是,深刻反省之后,自己感到“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想學乖是“難于上青天”,在“仕途”上是“走投無路”了。
不過,這寫文章純屬“個體勞動”,只要“產品適銷對路”無須“跑關系”就可以出“成果”,與“狂勁”說不定還呈“正相關曲線”關系呢!于是,我“狂勁”一來就抄起筆寫,而且,大多寫我親身經歷或親眼所見的事,寫起來就十分“自由、省事”。一起事故,分析一通,把教訓讓更多人知道;一點安全體會,說與大家,拋磚引玉,可謂“文思泉涌”?赡芫庉嬒壬蚺繌奈恼轮锌闯隽宋疫@般經歷的人仍然童心未泯,在一線干寫一線人,“故事”有板有眼,情真意切,趣濃可讀,受到感動,所以,此類文章,常常見報。由于“較真”,我在專業上就能夠把許多事情說得“頭頭是道”,于是,專業論文也接二連三地發表。結果,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嚴格考核,我還被認定為注冊安全工程師。應了那句話:“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某日中午困極,聽某老先生講課,說蒲松齡年輕時熱衷功名,可是運氣不佳,屢試不第,到71歲才混了個“貢生”職稱。此人以教書為生,卻把一肚子才學付與談神說鬼以抒情志,竟然“一不小心”弄出一部傳世之作《聊齋》,爾等......
聽到這里,興奮不已,手舞足蹈,差點從沙發上滑下來,方知乃美夢一場。清醒過來,自省:內心“狂傲”之至。
上一篇:安全與生命(散文)
下一篇:“索拉斯”公約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