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乍起,薯香四溢。轉眼之間,紅紅的紅薯已入窖入倉。
在廣袤無垠的田野中,紅薯草無處不在。它們被巧妙地捆綁成圓錐形的小束,整齊地排列在潔凈的田地上,宛如即將奔赴戰場的勇士。隨著陽光的炙烤和水分的逐漸蒸發,它們或被堆疊成金字塔般的垛,靜靜地立在田野;或者被捆綁起來堆放在牛圈樓上,成為耕牛的美味口糧。
在金秋時節,紅薯地里的空曠地帶顯得尤為寬廣。將牛兒驅至田間,小伙伴們圍坐在簇新的紅薯草垛旁,盡情地玩耍、嬉戲。他們或是捉迷藏,或是在草垛上攀爬,站在頂端俯瞰四周,感受那份與世無爭的自由。紅薯草垛的設計獨具匠心,底部為圓柱形,頂部則為圓錐狀,以便在雨天時,雨水能夠順利地與稻草分離。
在這個充滿豐收氣息的季節里,孩子們在田野間盡情地釋放著無盡的活力。他們在紅薯草垛旁歡呼雀躍,仿佛是那片豐收的紅薯田中最耀眼的星星。而這些紅薯垛,就像是他們童年時光的見證者,靜靜地守候在那里,陪伴著他們度過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日子。
小時候,我最喜歡攀爬紅薯草垛的頂端,然后沿著錐形的尖端滑下來,這種體驗猶如今日的滑梯游戲。只可惜這種歡樂的游戲并非毫無代價——有時,由于稍不留神,圓錐形的尖端便會松動、崩塌,紅薯草垛面臨被雨水沖刷的風險。主人家對于我們這類頑皮搗蛋的行為自然是痛心疾首,一旦被發現,輕則責罵,重則受到體罰。然而,做了壞事后未被發現所帶來的惡作劇般的喜悅,使得我們在幾天之后再度嘗試。每當回想起那些時光,我不禁感慨:那紅薯草垛為我們這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提供了一個成為“壞小孩”的機會。盡管有時候從草垛上摔下來,疼得屁股直顫,但這些經歷卻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記憶中,成為我們追尋鄉愁的一個標志、一份回憶和一種牽掛。
長夜漫漫,冬日似錦、紅薯溫馨。收割完紅薯,紅薯草逐漸枯紅,最后它們被晾曬去水分。母親精心挑選曬干的紅薯草替代棉絮下的陳舊草料,把新紅薯草輕輕地鋪在床板上,那紅薯草青紅相間,橫七豎八中呈現出一種自然的有序和整潔。紅薯草一年一換,寂靜的夜晚,人躺在鋪著新草的床上,草韌人困,隔著薄褥吸著草香,有一種豐收后的喜悅,也有返璞歸真的自然之味,仿佛進入一片紅紅的之間:秋風習習,紅薯飄香。這很容易讓人想起父親牽著水牛,扛著犁耙在田間行走,也很容易讓人想起頭頂烈日在田間護溝渠,在田中除雜草,紅薯葉劃在小腿肚上留下道道紅色的印痕。
在大雪封山的日子,紅薯草成為家里水牛的美食。母親將紅薯草剁成一小節一小節的,挑一擔清水倒入大鍋中,猛火燒開后便加入成節的紅薯草,再放入適量的鹽和苞谷沙。待煮好后,用盆盛到牛圈旁,水牛便會探出頭來,把嘴伸進盆里,大口大口地享受美味,一邊吃一邊快樂地搖著尾巴。
母親經常說,水牛是我們家的一位辛勤勞作者,從不知疲倦,要好好對待它,這樣到了耕地的時候,它才會有力氣。同時,母親也常說,牛是最通人性的動物,你對它好,它自然也會對你懷有感激之情。
在冬日的農閑時光里,我的母親從不感到無事可做。她會挑選那些粗壯、挺拔的紅薯草,將它們放在瓷盆上,用柴火點燃。當紅薯草燒成灰燼,充滿瓷盆的那一刻,她便知道已經足夠。然后,讓灰燼慢慢冷卻,加入適量的水和鹽,將其制成紅薯草灰。
接下來,她會精心挑選綠殼鴨蛋,進行鹽腌制。在這個過程中,鹽蛋不僅保留了鴨蛋原有的鮮美口感,還帶著一股獨特的田野和紅薯草香氣。這種香氣,仿佛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份饋贈,讓人心曠神怡。
有時枕著紅薯草人,思緒突然飄向夏日。
寧靜的午后,稻田里的紅薯香彌漫著宜人的氣息。牛圈樓上的紅薯草堆積如山,夏日熾熱,身處其中,涼風輕拂,令人陶醉。此刻手捧一卷閑書,依偎在柔軟的紅薯草上,一邊品味著書中的文字,一邊聆聽著母雞歡快的歌唱。待那母雞飛離牛圈,用手輕輕觸摸雞窩,一枚雞蛋帶著母雞的體溫,溫暖而親切。而老牛則在腳下悠然地反芻,時而發出響亮的鼻音。閱讀漸感疲憊,沉浸在甜美的睡意中,隨意躺下便進入了夢鄉。不久,在白狗慵懶的“汪汪汪”聲中醒來,睜開眼睛望向不遠處,又有一只母雞悄然蹲進雞窩,而老牛依舊在腳下悠然地反芻,時而發出響亮的鼻音……(王帥)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