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胸科醫師學會抗栓和溶栓治療學會(ACCP)的循證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肌梗死、腦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患者應根據病情,使用最佳劑量。
了解以下六點,可以幫助你有效使用阿司匹林:
究竟哪些疾病能從阿司匹林的治療中獲益?
目前肯定有益的有: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二級預防、心絞痛、冠脈血管重建術(搭橋、PTCA、支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可逆性缺血性腦疾病(PRIND)和卒中后二級預防、透析患者動靜脈分流。
可能有益的有: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卒中后的即刻治療、心房纖顫、外周動脈閉塞性疾病、深靜脈血栓、人工瓣膜替換術后預防栓子。
究竟哪些患者預防性應用阿司匹林能夠獲益?
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預防性應用阿司匹林比青年人更能獲益。
CRP升高的患者:患有炎癥和腫瘤的患者外周血C-反應蛋白(CRP)明顯升高。CRP升高的患者更能從預防性應用阿司匹林中獲益。
吸煙者:阿司匹林不僅產生正常抗血小板效應,而且能抑制由吸煙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纖維蛋白原水平正常的患者:在心梗的一級預防中,阿司匹林對于纖維蛋白原水平顯著升高的患者和正常患者均具有預防作用。然而,對于纖維蛋白原正常的患者,這種預防作用更為顯著。
對各類心絞痛患者均有益: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尤其應該抑制血小板活性,因為在這種疾病狀態下,血小板被激活,不斷釋放血管活性物質。給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每天服用75毫克阿司匹林,心梗的發生率將下降50%。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預防性應用阿司匹林也能使心梗、卒中和死亡的危險下降。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應用阿司匹林同樣有效,這在一項比較研究中得到了證實。在此研究中,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或有癥狀心肌缺血患者隨機分為阿司匹林75毫克/天組和安慰劑組,3個月后,阿司匹林使無癥狀組患者發生心梗的危險降低80%以上,使有癥狀患者的心梗危險降低50%。
不同劑量所治疾病不同
小劑量阿司匹林(75~300毫克/天)具有抗血小板作用,適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
中等劑量阿司匹林(500毫克/天~3克/天)可用于解熱鎮痛。
大劑量阿司匹林(超過4克/天)適于消炎及抗風濕。
抑制血小板聚集所需要的阿司匹林的劑量比解熱止痛和抗風濕所需要的劑量小得多。由于大劑量會增加前列環素合成的抑制,因此從理論上講,應優先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抗血栓試驗協作組2002年完成的分析證實,小劑量阿司匹林(75~150毫克/天)長期抗血小板治療是有效的,但在急性情況下,則需要可能至少首劑150毫克的負荷劑量。
如何科學選擇服藥時間、服藥間隔和劑型?
時間最好選擇在早餐后服用,劑型以阿司匹林腸溶片最好。
服藥間隔目前認為一天一次為好,不建議間隔2天以上。
為減少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應長期應用腸溶阿司匹林。但對于某些急診病例(如心梗),推薦使用水溶阿司匹林或將腸溶阿司匹林片含化或嚼服。
如何減少阿司匹林治療的不良反應?
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黏膜損害,在某些情況下,會引起出血,與劑量增加有關。大劑量阿司匹林會使胃腸道出血的危險加倍,但致命性出血比較少見。對于有出血傾向或存在胃腸道疾病的患者尤其應該小心謹慎,特別是阿司匹林同時與其他改變血液流變學的藥物合用時(如抗凝藥)。降低阿司匹林劑量并不一定減少出血的頻率,但能降低出血發生的嚴重程度。
減少阿司匹林不良反應的方法包括:應用小劑量(75~150毫克)阿司匹林;最好服用腸溶劑型;清除胃幽門螺桿菌,同時服用胃黏膜保護藥。
在手術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嗎?
過去認為手術前應停藥10天以上。如今,這一問題有了不同的答案:有必要考慮每個個體的效益和風險。例如,患有心臟病的老年人在手術時不建議停藥。作小手術如前列腺切除、口腔外科或淺表皮膚手術發生出血的危險比不用阿司匹林而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低。即使在繼續應用阿司匹林時行冠脈搭橋術,也未發生其他并發癥。臨床經驗表明,在手術48小時前停用阿司匹林就足夠了。
上一篇:心理疲勞與用腦過度
下一篇:常翹二郎腿易患腰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