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災害種類
2009-07-0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洪水災害的形成受氣候、下墊面等自然因素與人類活動因素的影響。洪水可分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風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作以下幾種類型:
(1)暴雨洪水是最常見的威脅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較大強度的降雨形成的,簡稱雨洪。我國受暴雨洪水威脅的主要地區有73.8萬平方公里,分布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遼河7大江河下游和東南沿海地區。河流洪水的主要特點是峰高量大,持續時間長,災害波及范圍廣。近代的幾次大水災,如長江1931年和1954年大水、珠江1915年大水、海河1963年大水、淮河1975年大水等,都是這種類型的洪水。
(2)山洪是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暴落的洪水。由于山區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較陡,降雨后產流和匯流都較快,形成急劇漲落的洪峰。所以山洪具有突發性強、水量集中、破壞力強等特點,但一股災害波及范圍較小。這種洪水如形成固體徑流,則稱作泥石流。
(3)融雪洪水主要發生在高緯度積雪地區或高山積雪地區。
(4)冰凌洪水主要發生在黃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上。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在氣溫上升、河流開凍時,低緯度的上游河段先行開凍,而高緯度的下游河段仍封凍,上游河水和冰塊堆積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壩,也容易造成災害。在河流封凍時也有可能產生冰凌洪水。
(5)潰壩洪水是指大壩或其它擋水建筑物發生瞬時潰決,水體突然涌出,給下游地區造成災害。這種潰壩洪水雖然范圍不太大,但破壞力很大。此外,在山區河流上,在地震發生時,有時山體崩滑,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一旦堰塞湖潰決,也會形成類似的洪水。這種堰塞湖潰決形成的地震次生水災的損失,往往比地震本身所造成的損失還要大。
我國幅員遼闊,除沙漠、戈壁和極端干旱區及高寒山區外,大約2/3的國土面積存在不同類型和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災害。如果沿著400毫米降雨等值線從東北向西南劃一條斜線,將國土分為東西兩部分,那么東部地區是我國防洪的重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