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樁施工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本人通過幾個工程的安全管理,得到一些經驗,希望能夠為其他人工挖孔樁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一些借鑒。
一、存在的風險∶
人工挖孔樁主要存在以下高風險∶落物、人員墜落、塌方、窒息、透水、觸電、高溫、爆破等。如果不做好防范措施,易出現重大安全事故。
二、管理措施∶
1、施工前做好詳細的風險分析,根據施工工藝過程,對每一個施工工序進行風險分析,并根據分析出來的風險制定防范措施。
2、加強人員基本素質控制。要求井下作業人員身體健康、年齡不超過45歲。依據方案和風險分析結果進行有針對性培訓,特殊工種持證上崗。
3、 對機具進行檢查,保證其處于良好運行狀態,發現異常,及時維修,杜絕帶病運轉。
4、 加強安全監督檢查,作業過程中,專職安全員現場全過程跟蹤,監督落實安全措施。
5、 編制應急救援預案,并進行演練。預案包括臺風、暴雨、工傷、急救等內容,準備好應急物資:救生軟梯、呼吸器、常用創傷、中暑藥品。
三、 技術控制措施:
1、 落物(井上墜物、提升的土石等墜落):
第一節護壁要高于孔口200mm,井口和四周要裝設防護欄柵,設踢腳板,并圍密目安全網。
挖孔樁井口2米范圍內嚴禁堆放浮土、浮石等一切雜物。 護壁頂上不許放置操作工具。
孔深超過2m時,作業面上部設置半圓形防護擋板,防止墜物傷人。
樁孔內傳遞物品,用吊桶,嚴禁直接往孔內投擲任何物件。
井上監護人員不得擅離崗位。加強與井下作業人員的聯絡。
2、 人員墜落
下井人員必須正確佩帶安全帽,系好安全繩。隨身攜帶測氧儀、救生衣、手套、護目鏡、口罩等。
施工人員上、下井采用專用吊籠,吊籠內有座位,配備汽車用安全帶。
井口人員必須系安全帶。
3、 塌方
增加開挖坡度,增加孔壁穩定性,減少塌方幾率。每天的掘進深度不得大于1m。
護壁澆筑后,24小時后才可進行下一節的開挖。樁身澆筑時,相鄰5m范圍內的挖孔停止作業。
在極松散的土層可用具有足夠剛度的鋼筒代替鋼筋砼護壁,并隨挖隨沉。
在施工區域周圍必須設置降水井,施工時應在降水井連續抽水,保持地下水位穩定平衡。
吊機和鏟土機械不得在靠近井孔3m范圍內操作行駛,以防孔內壁受壓塌方。
4、 窒息(缺氧和有毒氣體)
技術人員使用毒氣檢測儀對樁孔內氣體進行檢測,工人每次下井前,先將小鳥放入井內5分鐘,確認無異常后才下井作業。
孔深5米時,給樁孔內送風,開工前送風時間不得少于10分鐘,孔深超過10m時,恒定送風量不宜少于25L/S。
樁孔內作業人員系安全繩,緊急情況(如毒氣、缺氧等),將人員盡快吊出孔外,避免事故時救護人員盲目下井,造成更大危險。
由于呼吸新鮮空氣和勞動強度之需要,每工作2小時作業人員輪換。
5、 透水
下井前先排出井下積水,并觀察滲水速度。
護壁設導流孔,并由導流管引到井底,井下設排水泵排水。
相臨10米范圍內有深孔正在澆灌混凝土或蓄有深水時,不得下井作業。
下雨時停止作業,人員迅速升井。
6、 觸電
孔井內照明采用12V以下安全電壓,照明燈具采用100W以上的防爆帶罩燈泡,行燈變壓器嚴禁帶入井下。
排水泵和其他井下用電設施接漏電保護器,定期檢測絕緣電阻。井內電源線采用防水型電纜,有防損、防斷等保護措施。
孔內抽水時不得作業。抽水后斷開電源才可下井作業。
井下作業人員應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
7、 高溫
工地設茶水供應站,保證施工操作人員的水分補充。
工地配備防暑降溫藥品。
高溫時,避開日照高溫時間澆灌混凝土。
8、 爆破
樁孔下部巖層爆破時,由具備爆破資質的專業爆破隊伍來實施。
爆破前制定爆破方案,經審批后才可執行。并應盡量減少炸藥用量,減少爆破深度,分幾次完成爆破。
爆破后先檢查護壁狀況,確認未受到損壞后才可下井作業。
爆后通風時間不少于25 min,炮煙散盡、毒氣探測安全后,才可下井作業。
以上是人工挖孔樁作業中的篩選的高風險作業,具體施工還要根據現場的環境、氣候、地質情況調整安全措施,才能真正確保做到“零”事故。
上一篇:熱法磷酸工藝過程中的電氣傷害分析
下一篇: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上存在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