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要分析了造成事故隱患的分類,提出了具體的控制措施。
關鍵詞:措施 控制 隱患
1前言
安全生產,是一個企業乃至整個國家長期、穩定發展的根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告訴我們,除了自然災害造成的事故外,任何生產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必須將工作的立足點納入"預防為主"的軌道。下面,我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隱患,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看法,供各級安全管理人員參考。
2定義
事故隱患是指可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或者管理上的缺陷。
3造成事故隱患的分類
利用"人——機——環境"系統工程學的觀點分析,造成事故隱患的原因可歸納為三類,即"人"的隱患,"機"的隱患,"環境"的隱患。事故隱患的發展正是隨著這三種隱患的發展而發展。只要"人、機、環境"中的其中之一出了問題,就會形成事故隱患。
"人"——指直接作業人員,及其管理人員及周圍的其他人員等。
"機"——指機器設備、信息系統、施工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其它產品。
"環境"——指施工生產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正確認識事故隱患并準確地分析,查找其形成的原因,有利于及早發現隱患,從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杜絕事故的發生。
4控制措施
4.1控制"人"的隱患
事故起源于人,人是施工生產過程的控制者,在施工生產過程中即使"機"、"環境"的條件都很好,但若是人在生產過程中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就能直接形成事故隱患,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人"的不安全行為還會直接造成"機"和"環境"的不安全狀態,為另一些具有不安全行為的人提供了釀成事故的先決條件——隱患,當另一些人的不安全行為與這些已經先期存在的"機"與"環境"的不安全狀態發生交叉時,事故便由此產生了。所以,"人"是事故隱患產生的主要方面。
針對"人"的多種不安全行為,為了有效控制事故隱患的發生,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⑴采取 有效方法努力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除常規的崗前教育方式外,可以搞一些新的形式,如:①建立部分崗位職工與其管理干部實行安全生產互相監督的機制;②通過讓事故責任者和負事故領導責任者講述釀成事故前的想法和發生事故后的親身感受來教育當事人和他人;③讓部分崗位職工輪流當一天安全員,以切身體會事故隱患控制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等等。
⑵必須在班前班中注意觀察職工的思想情緒變化,以防止作業人員因家庭困難或其它原因導致作業思想不集中,從而形成事故隱患。這就需要職工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及早發現作業人員存在的不良情緒并改變其工作崗位。
⑶堅持做到"三不傷害",即自己不傷害自己,自己不傷害他人,自己不被他人傷害。如果每一位職工都能真正做到"三不傷害",也就能有效控制事故隱患的發生了。
⑷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把安全責任與各類經濟指標掛鉤,以強化各級領導,廣大職工的責任感和安全意識,使廣大干部職工逐漸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轉變,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從而減少乃至杜絕"人"的隱患。
4.2控制"機"的隱患
"機"的隱患是指設備、設施方面的不安全性能的本質性隱患,也就是設備、設施在使用前就存在的一些缺陷。一般"機"的隱患存在的原因有:⑴先天性工程設計缺陷。一些設備、設施的設計,使人在識別、判斷和習慣性動作等方面產生誤操作。⑵使用劣質產品。
任何一個生產和操作場所,"機"始終是人的勞動工具,服從于人,執行人的意志。"人"與"機"的關系是否協調,要看"機"本身是否具備適應人的生理與心理特征而定。針對"機"的隱患存在的原因,要控制"機"的隱患,就必須提高設備、設施的本質性安全,而提高設備、設施的本質性安全的關鍵在于如何使設備、設施適應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⑴采用隱患評估的方法,對照隱患評估項目,找出設備、設施的本質性隱患,從而想方設法予以整改消除。
⑵定期對設備、設施、作業工具等方面進行常規性檢修保養,從而使其始終能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⑶對新購設備結合工廠自身特點研究安全對策,對易發生事故的部位加設安全裝置和安全警告牌予以提示。
⑷杜絕采用劣質產品的現象發生。
⑸在設計設備(包括各種工具)時應盡可能排除誘發誤操作的因素,使設備特征等不致使操作人員發生誤操作,同時防止對"機"進行人為性破壞,保持"機"的安全狀態。
4.3控制"環境"的隱患
"環境"是指生產環境,它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和約束,對于同一生產流程而言,由于其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不同,所形成的生產環境也就不同。環境因素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有著重要的影響,當"環境"適宜時,一般不會出現錯誤的作業行為;相反,當"環境"較差時,人就處于比較煩躁的狀態,頭腦會反應遲鈍,工作則會顧此失彼,極易發生差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部分精密器械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引起環境隱患的一些因素。
影響人的自然環境主要有雨、雪、霧、大風等天氣,影響人的社會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⑴粉塵、有毒有害氣體。當空氣中粉塵、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過大時,會使人產生頭暈乏力,注意力難以集中,作業動作反應緩慢或失調等不良生理現象,若人長時間處于此類環境中作業,則將導致職業病或中毒等嚴重影響作業人員的現象發生,如在狹小場所焊割作業時就會產生大量粉塵和有毒有害氣體。⑵生產過程中的噪聲與振動。噪聲對正常工作有干擾,對人體有害,最普遍的是聽不清對方的談話,影響交流,嚴重時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若作業人員長時間處于高噪聲的工作環境中,往往會出現動作失調或誤聽指令信號引起誤操作,從而導致工傷事故的發生。⑶光照問題。任何作業都是在光照的環境中進行的,如果有足夠的采光或照明,可以使人舒展開朗,減少操作差錯,提高生產速度和質量。如果光照不良,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能見度低的昏暗光線使人無法正常開展工作,更易出現誤操作,而光線過分刺眼時又會損害人的眼睛,使人產生目眩,無法看清作業場所的嚴重"環境"隱患。
要控制"環境"隱患,必須確保有一個良好的生產環境,對于自然環境雖然難以控制,但可以通過天氣預報選擇作業時間,同時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如高溫季節加強通風,做好防暑降溫工作;而冬季要注意防凍保暖、防滑工作。對于社會環境可以利用管理逐步改進完善,如在狹小場所作業時加強通風,在噪聲大的車間設置隔音操作室,對光線不足的生產場所加裝照明燈具,在光線過于刺眼的場所戴好防光鏡,同時盡量避免操作臺過分光滑,以免光線反射刺激人眼等。通過建立健全良好的管理制度,特別是現場管理制度,使環境中各項指標都能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這樣就可以有效控制"環境"的隱患,從而給安全生產帶來良好的"環境"。
5結論
總之,事故隱患無處不在,如不加以控制隨時可能爆發事故。在企業內部,不管是管理人員還是操作工人,每一位職工的言行都會給企業安全管理帶來不同的效果,所謂"嚴是愛、松是害、放松管理事故來",就是這種關系的體現。所以我們每一位職工,包括管理人員,在生產過程中都必須嚴格控制事故隱患,同時,還要督促周圍的作業人員遵章守紀,做到生產全過程的安全,惟有如此,事故隱患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最終被消除在萌芽狀態中,真正實現"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