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2004-07-27
來源:安全文化網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瀏覽: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在中國加入WTO、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新形勢下,建立一種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使安全生產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對于從根本上扭轉我國安全生產的嚴峻形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完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體系建設是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法律保證
WTO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講規則。分析、總結我國以往安全生產發生事故的原因,不難看出,法律的滯后和管理體系的混亂,是造成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隨著《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實施,我國安全生產工作將會從根本上得到改善。不過,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國在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體系建設方面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以日本、韓國為例,早在20世紀60年代,這2個國家就相繼出臺了各自的安全生產法,并依據這一基本法,結合各自的國情,分別制定了許多有關規章,這些規章內容非常具體,涉及面廣,可操作性強。同樣,歐盟有關職業安全健康的法令就有20個,如芬蘭,該國在2002年初開始實施《職業保健法》,后又頒布了《職業安全法》,其職業安全戰略重點是預防。比較我們國家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建設,明顯存在著體系不夠完善,特別是缺少配套的實施細則,以致給我們的安全監管工作帶來很多不便。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雖然為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執法依據,但卻因為遲遲沒有配套的實施細則來支持,影響了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工作的深入進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應借鑒國外安全方面的一些成熟經驗,在《安全生產法》的基礎上,抓緊制定與之配套的安全法規,諸如行政首長負責制、事故隱患責任追究制等,使安全法律體系盡快建立完善起來。這是依法行政、依法監管、依法生產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機制是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體制保證
要對安全生產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必須有一個好的管理體制來做保證。當前,由于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還未完全到位,因而政府部門間職責不甚明確,或職能交叉、重疊現象仍然存在。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導致在實施安全監督管理過程中出現監管效率不高、有利時重復監管多、有責任時推諉扯皮多等問題。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職能部門間不能形成有效的協商機制,使得各類安全檢查各行其事,結果使企業疲于應付。因此要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完善、理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很有必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完善應包含2方面的內容,一是完善、理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組織機構、職責任務和各級各部門間的相互關系;二是在安全監督綜合管理部門內建立起高效、規范、科學的工作機制。只有形成了上下貫通、職責明確、層次分明的監管工作機制,才能確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可靠。
三、全面推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是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重要保證
長時間以來,在安全生產上我們習慣了“國家監察、群眾監督、行業管理、企業負責、勞動者遵章守紀”的管理模式。但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政府由直接管理企業的安全工作,變為宏觀調控,監督指導;另一方面,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主體,因此重效益輕安全、重生產輕安全、重經營輕安全成了目前國內很多企業的共同點,特別是在個體、私營企業中表現尤為突出,“企業負責”流于形式,結果直接導致我國生產形勢惡化,重特大事故屢屢發生,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形象。隨著現代化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標準與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環境管理體系標準一樣,將成為我國現代企業安全科學管理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我國全面推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建設是一種必然趨勢。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與傳統安全管理相比,不同之處在于管理的系統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具體體現在以下3點:
1.變事后管理型為事先管理型,即通常所講的“關口前移”。它通過系統化的管理,強調對安全危害和風險進行事前控制,在尚未構成危害時及時糾正,而不是通過總結事故教訓開展工作。
2.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推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有助于克服傳統管理中重事故處理、輕安全預防的傾向,使企業及其員工由被動管理變為主動管理。
3.實行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即企業不分管理者或是生產者都參與管理,無論是單一操作崗位,還是周圍作業環境,都要進行危害辨識和危險評價,使全系統處于受控狀態,并不斷持續改進,從而直接或間接減少企業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系河南佰利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摘自:《化工安全與環境》2004.18)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