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某石油化工企業調研時,碰到一名安監人員在企業班組檢查后提出批評和整改意見,但由于他不注意說話方式,言辭比較粗糙,話不投機,與職工們大吵起來。
古人云,“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說質量好治病效率高的藥物味道一定很苦,勸諫人改過從善的話一定不好聽,不順耳。道理雖然是這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要想做好工作,特別是安全工作,卻常常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變通。
據筆者觀察,安監部門或檢查團在進行安全生產檢查時,有的檢查人員根據檢查結果為企業提出的整改意見和建議,企業很樂于接受,職工欣然接受批評,很快將這些整改意見和建議落實整改;而有的檢查人員根據檢查結果提出的整改意見和建議,企業或職工不但不愿意接受,而且會表現出比較強烈的抵觸情緒,并找種種客觀理由搪塞,其結果是整改意見和建議很難得到整改落實。
為什么同樣是根據檢查結果提出的整改意見和建議,企業和職工的反應會有天壤之別呢?筆者認為,這除了與企業或職工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認識有差異外,與檢查人員的表達方式也有很大關系。
以往有不少人認為,“忠言就要逆耳”。但事實上,人都是愛面子講自尊的,只是不同的人愛面子講自尊的程度不同罷了。如果你聰明一些,把批評變成陽光雨露,采取“忠言順耳”“迂回包抄”的方式,恰恰迎合了人的這種心理,使受批評者聽起來也“順耳”,在親切的交流中躬身自省,發現自己的不足,并能勇于改正。事實也證明,“良藥”太苦容易反胃,“忠言”太過逆耳容易使人產生抵觸情緒。
因此,筆者認為,即使檢查人員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很有道理、非常必要,也應該盡量避免使用諷刺挖苦、充滿說教、命令味道的話語,因為這樣很容易使人反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要做到這一點,檢查人員就要本著平等待人、與人為善的態度進行溝通,給被檢查企業和職工以充分的尊重和必要的理解、鼓勵。只有這樣,企業或職工才會感受到安監部門或檢查團、安監人員檢查是為了幫助企業查找、消除隱患,是為企業服務的,從而接受檢查人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在日常安全生產監管中,檢查人員不妨改變傳統的“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思維方式,使“忠言也順耳”,讓企業或職工樂于接受安監部門的監督,自覺按照檢查人員的要求去做。對于安監人員來說,在提出批評、整改意見和建議時,能多想一想糖衣良藥,多想一想順耳忠言,想一想用怎樣的方式去表達容易讓人接受,多增強一些說話的藝術,掌握一些基本的溝通技巧,讓忠言也能變得順耳起來。最后期望企業管理者在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上多些忠言順耳,如此,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更能行之有效,入腦入心。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六大體系”搭建安全生產保障平臺
下一篇:安全工作的勿以事小而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