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25日14時08分,河北省唐山市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氯堿生產企業(yè))二車間(合成鹽酸車間)合成轉化崗位發(fā)生一起化學爆炸事故,造成包括氯化氫合成爐等12臺(套)設備全部受損,轉化器等5臺(套)設備部分受損,其余外接管網、低壓配電柜、操作平臺、廠房、門窗等不同程度受損,直接經濟損失99.94萬元,該車間停產220個小時,幸無人員傷亡。
一、事故經過
5月25日該公司二車間合成工段轉化崗位的合成氣中的氯化氫含量較低,為3.37%(工藝要求為3%~10%),當班小班長通知崗位操作工提入合成爐的氯氣流量為200單位;13時15分,分餾崗位操作工發(fā)現低沸塔壓力達0.75MPa(工藝指標要求0.6±0.05MPa),未查出原因,13時50分找工段長一起檢查仍未得出結論;此時低沸塔壓力已達0.8MPa以上,待車間副主任趕到后,組織分析氯氣純度為90.5%,氯化氫純度太低(未計結果),決定停車,13時40分轉化崗位停車;同時將低沸塔放空閥打開,使低沸塔壓力降了下來。
當班大、小班長初步分析,認為氯化氫崗位控制入氯化氫爐的氯氣孔板流量計有問題,在轉化停車后,即到氯化氫崗位檢查,發(fā)現氯氣孔板流量計的兩個壓力導管嘴被阻塞,將其清理后,氯氣流量指示迅速由原來的8000單位降到4000單位。2人返回轉化崗位,第二次取樣做氯化氫純度分析。在取樣時,取樣管突然發(fā)生爆炸,2人判斷氯化氫氣體出了問題,立即通知轉化崗位操作工撤離現場,2人跑到氯化氫崗位,用手摸試氯化氫合成爐溫度,感覺不如以往高,待幾人向氯化氫崗位控制室走去準備進一步查找原因時,數秒鐘后發(fā)生了爆炸。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初期,由于氯化氫崗位氯化孔板流量計的壓力導管嘴阻塞,造成氯氣的配比量低于氫氣量,使氯化氫氣體中氫氣過量。而這種氣體進入轉化工段混合器不能參與乙炔、氯化氫的化學反應,而進入低沸塔內,因其無法在-35~0℃冷凍鹽水中液化,故導致低沸塔壓力升高。當轉化停車低沸塔排空閥門全部打開后壓力降了下來,第一次做氯化氫分析時,純度很低即證明了這一點。
當氯氣孔板流量計壓力導管嘴阻塞被修復后,調整后的氯氣流量大于未被調整的氫氣流量,而合成塔觀察視鏡因生產使用不太清晰,無法正確判斷爐內火焰的燃燒狀況,造成輸送到轉化崗位的氯化氫氣體中氯氣過量。在轉化崗位第二次做氯化氫純度分析時,取樣管自爆鳴證明了這一點。
在爆炸后的事故現場被炸壞的設備、管道內壁未發(fā)現有黑色殘渣,可排除是氯氣和乙炔反應發(fā)生的爆炸,或只有微量氯氣和乙炔反應,由此可從側面證明爆炸是游離氯氣和氫氣所為。
綜上所述,爆炸原因可歸結為:由于氯化氫崗位氯氣孔板流量的壓力導管阻塞,造成輸送到轉化工序的氯化氫氣體中氯氣、氫氣過量,過量的氯氣和氫氣其含量達到了爆炸濃度范圍,因合成爐內的明火而發(fā)生了化學爆炸。
三、事故教訓
1.青工生產技術素質差,對生產出現異常狀況和突發(fā)事故不能準確判斷和及時處理。若孔板流量計導壓管阻塞能及時發(fā)現,分餾低沸塔壓力高能及時有效處理,這起事故完全可能避免。
2.公司《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到位,干部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3.新技術的及時推廣應用不足也是這起事故應吸取的教訓。如合成爐視鏡不清晰,應采用新技術處理,即可避免類似事故。
四、防范措施
1.進一步嚴格工藝指標,工藝紀律,增加化驗有害介質頻次,保證半成品質量。
2.用好已引進的氯化氫爐燈頭視鏡處理技術,提高安全生產的可靠性。
3.重新修訂公司《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注重對重點崗位突發(fā)事故應急處理的培訓和“預案”的演練,以提高職工生產技術素質和安全生產意識,以及處理事故的應變能力。
4.認真落實公司“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以吸取“5·25”爆炸事故教訓為主要內容的“反事故”安全教育,并以此為鑒,舉一反三,深入查找事故隱患,堵塞安全生產漏洞。
上一篇:丙烯回收罐爆炸事故分析
下一篇:液化石油氣鋼瓶安全問題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