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2001年12月1日18時57分,某公司硫酸鉀車間1#反應爐(曼海姆法硫酸鉀反應爐)用臨時火嘴烘爐,在停臨時火嘴換正式燃燒器升溫點火時,發生爆炸事故,造成1#反應爐毀壞,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原因分析(2)
1.工藝操作方面
(1)按反應爐崗位操作工序的規定:“烘爐時必須嚴格按烘爐升溫曲線進行,并注意保證爐內溫度均勻上升,升溫速率和總的烘烤時間要同時被控制”。根據事故發生前后當班記錄和有關人員反映,用臨時燒嘴烘爐2天時間,爐溫最高升到35℃,故改用正式燃燒器點火烘爐。由于熱備期間,爐內呈現負壓狀態,操作工熄滅臨時火嘴抽出爐外時,爐內吸入空氣。另外,操作時煙氣引風機和空氣鼓風機的開停等情況,當班記錄沒有準確記載,而且點火操作時,沒有同當班調度和有關領導取得聯系批準,故導致點火時發生異常情況爆炸。
(2)操作工在正式燃燒器點火操作前的3分鐘內,連續讓硫酸鉀化驗室做2次測爆分析,存在先測爆點火熄滅,再測爆點火爆炸的可能。
(3)也存在爐內置換不徹底留有死角,導致點火爆炸的可能。
2.設備管理方面
(1)1#反應爐11月29日維修完工,按規程應直接用正式燃燒器點火烘爐,并應嚴格按照安全技術規程操作。然而該車間卻是先用臨時火嘴烘爐,未達到升溫目的,才改用正式燃燒器,并在點火烘爐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
(2)干氣蝶閥不嚴,爐內存在可燃氣置換不徹底。其中干氣含氫氣20%~25%,甲烷12%~18%,乙烷、乙烯25%~30%,丙烷、丙烯1%~2%,碳四烴0.1%~0.8%,可燃氣組分含量高達75%以上。故閥門滲漏也可能導致爆炸事故。
3.測爆分析方面
硫酸鉀化驗室在點火烘爐過程中,進行測爆分析2次,測爆結果是混合氣體濃度均為0.1%,而出具的化驗報告上混合氣體濃度都是0,并且事故發生后確認測爆儀器靈敏好用。故化驗員提供了不準確數據,是事故發生的又一因素。
事故教訓(3)
1.要認真教育、提高各級領導、操作人員的安全操作意識,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杜絕“三違”。
2.要提高各級各類人員的安全管理和技術操作水平,一級對一級負責,切實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
3.對專業技術人員逐級分類進行崗位安全技術操作培訓,全面提高廣大青工的安全技術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上一篇:一起原油運輸罐車爆炸事故剖析
下一篇:低壓設備爆炸事故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