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如白雪皚皚,近觀似珍珠落玉盤,在占地42萬平方米、綠地覆蓋率達95%的這片郁郁蔥蔥的林地,兩萬余只美麗的白鷺一年一度如期到此造訪。這里不僅生活著貓頭鷹、布谷鳥、杜鵑、野鴨、野雞、蛇等40余種野生動物,甚至還發現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蟒蛇的足跡——以上并不是動物世界的解說詞,而是廣州軍區駐湘某油庫駐地的生動寫照。
這片美麗的營區,既不是邊遠山溝,也不是原始森林,它離107國道僅200米。這是一支有著優良傳統的部隊,一個曾被授予“模范油庫”榮譽稱號、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各兩次、2000年廣州軍區“全面建設先進旅團單位”、連續11年 “全面建設達標先進單位”、30次榮獲上級機關頒發的安全工作獎狀和錦旗的優秀集體。就是這個優秀集體,創造了一個大油庫區連續46年安全無事故的記錄。
拴心留人,夯實安全基礎
沿著一條筆直的林蔭大道走入營區,映入你眼簾的是一片美麗的花園,一排排整齊的樓房座落在參天大樹的懷中。油庫主任徐新明滿面春風的向我們走來,和我們聊起了了這片美麗的營區:建庫近50年,黨委班子成員換了11屆,每屆班子都把綠化美化環境,創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作為穩定官兵思想的一件大事來抓。近年來,倉庫籌集資金 400余萬元,先后修建了干部宿舍和士官家屬臨時來隊住房,整修了機關辦公樓和士兵食堂,建起了閱覽室、娛樂室、電視室、桌球室、健身房、卡拉OK廳、燈光球場、文化長廊等文化娛樂場所。去年植樹1000余棵,鋪種草坪近2萬平方米,現在這里春天有花朵,夏天有綠蔭,秋天有果實,冬天有綠地,倉庫年年被省市評為園林式先進單位。在美化營院環境的同時,還注意幫助官兵解決實際困難,解除后顧之憂。政委戴學龍多次與地方政府聯系,設法幫助解決5名干部家屬就業和9名子女入學問題,為8名官兵解決家庭涉法問題。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激發了官兵安心基層、建設倉庫的熱情,促進了安全工作落實。
安全意識,構筑安全防線
在這里,廣播里說的是保安全的好人好事,墻報上寫的是促安全的規章制度,標牌上看到的是提醒你的安全警句。倉庫領導從講政治、保穩定的高度來抓好油庫安全管理教育工作,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工作時不忘要求安全,深入現場不忘指導安全,檢查工作不忘監督安全,總結工作不忘講評安全。安全意識已經深深的扎入倉庫每一個官兵的心中。1997年冬天的一個晚上,警勤連戰士林建友上崗執勤,在走過真空泵房旁時,他聞到了一絲淡淡的油味。心想:也許是因為今天收了油,有一點點味道也是正常的,但是油是上午收完的,不可能現在還有味道。是不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他立即跑到值班室給業務處處長報告,業務處長曾昌盛帶領技術隊人員火速趕到,經過儀器檢測卻發現油氣濃度并沒有超過標準。“有沒有問題?相信儀器?”曾處長心里打起了鼓。"儀器只是檢測油氣濃度,并沒有檢查設備,這里是室外,又是輸油管線經過的地方,能聞到油味就是有問題。"曾昌盛處長帶領技術隊人員,把敷設管線上的水泥板一塊一塊的掀開,撲在冰冷的管線上,一段一段的查,經過二個小時的查找,終于在兩段管線焊接處發現了一個只有半個綠豆大的小孔,避免了一起輸油管道滲漏事故。
在加強本倉庫官兵安全意識的同時,還注意提高附近村莊村民的安全常識,印發了安全小冊子給村民,給他們宣講安全防火知識。近幾年,庫區周邊就有3起山火是由附近村民發現并及時撲滅的,避免了火災秧及庫區。
科技革新,提供安全保障
在路邊你看不到一片落葉,在油罐邊你聞不到一絲的油味。這里的每一位官兵都把倉庫當成了自己的家,使幾十年的老庫依然生機勃勃。他們自行設計、自已動手,建成了2050米長的消防管線,改造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65套。研制出“油庫電網自動報警系統”,使電網值班室有了“千里眼”、“順風耳”;“消防自動報警指示系統”,提高了油庫消防應急反應能力;“三室一庫自動報警系統”,提高了重點部位的安全系數;“油罐測量孔觀察裝置”,保證了觀測作業的準確度和安全度;“油水分離裝置”,防止庫區殘油流入村民稻田,既杜絕安全隱患,又融洽了軍民關系;“查庫到位儀系統”、“油庫電話消防報警裝置”和“油庫計量管理”等軟件安裝運用,提高了油庫科學管庫的水平。
官兵們用真誠的愛、勤勞的雙手筑起了自已美麗的家園,也在油庫里為白鷺撐起了一片美麗的天空,到明年六月,天邊那片燦爛的“白云”又將如約飛到這片綠色的土地,在這里翩翩起舞、引頸高歌,勾畫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美麗的圖畫。油庫的明天也如那參天大樹一般,將不斷向上,生機盎然。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76110部隊 文章來源:《新安全)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