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領域,電力企業強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方針,重點是預防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只有保證了生產安全,企業才能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多年來,貴州東風發電廠領導在抓機制、抓基礎、抓標準、抓落實上狠下功夫,總結、探索企業安全管理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從影響安全生產的主客觀因素上入手,內外結合,創新安全生產管理思路,從人、設備、環境、管理上建立安全生產的“四不”管理體系,努力打造了人員無違章、管理無漏洞、設備無故障、環境氛圍好的本質安全型企業。
人:消除不安全行為
在歷來的事故教訓中,可以看到人的因素在安全生產中往往是決定性的因素,如何把對人的管理引入安全管理之中,用企業文化這個內在鏈條,凝聚人的智慧,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豐富經驗,不斷夯實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是該廠領導班子不斷深入探討的課題。該廠突出“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重視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因素。
首先是多角度、全方位對職工進行文化、技術教育培訓,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理論接受程度。針對企業兩地辦公,且生產一線人員分散在各工作點的情況,利用MIS網絡搭建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平臺,宣傳并滲透安全知識,提高職工安全防護意識和行為。通過現場宣傳欄、安全知識競賽、安全獻計、事故演習等寓教于樂的活動,教育啟發職工遵守規章制度并養成好的習慣。分析、借鑒典型的電力安全事故,分析其內在規律,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其次,為職工提供獻計獻策的渠道。隨著電力技術的不斷進步,自動裝置、控制設備、計算機大量應用在各領域的技術和管理中,企業以“安全在我心中”、“我為安全獻一計”活動,以及利用企業信息網的職工論壇欄目,充分發揮職工的智力和能力,調動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創造性,以評比獎勵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小創造等方法,為職工的聰明才智提供施展的平臺,增強職工參與企業安全生產的熱情,提升企業安全管理的廣度和深度。
三是加強班組建設,提高職工安全意識。班組是企業的細胞,管理人員在管理上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始終把班組建設作為安全工作的著力點,先后形成“三級班組”創爭制度、班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班組管轄設備責任制等,使班組安全生產的內容與要求更為具體,更有針對性。企業以“安全管理年”為契機,在各班組深入開展“零違章”活動,實行獎金班組考核機制、二次分配制,提高班組成員的安全意識。2003年11月,有2名生產人員在廠房工作完畢,順手就把頭上的安全帽取了下來,此舉正好被班上安全員發現,2名職工被扣兩個月獎金。通過此類事件,教育和增強了職工的安全意識。
四是把職工的生命放在安全第一位,發揮人員的互防互糾作用。在班組展開“生命的意義”為主題的討論,倡導職工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組織職工開展戶外心理拓展訓練,克服職工安全生產上急躁、麻痹心理,增強職工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現場工作合理分配時間,不讓職工過于勞累,營造各班組職工互防互糾的氛圍,采取喊話、復頌、交叉檢查等措施,提高團隊和個人預防不安全行為的能力。
設備:清理不安全狀況
電廠組織生產技術人員對設備運行完善和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制定設備技術改造規劃和年度計劃,逐年有計劃地針對機組在設計、制造、安裝等方面的缺陷,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法進行一系列的更新和技術改造,同時開展設備三漏治理工作,并成功創建了“無泄漏工廠”。1999年著手改造后的計算機監控系統為H9000,采用全開放、分布式系統結構,監控系統為容錯設計,不會因任何一臺機器發生故障而引起系統誤操作或導致系統癱瘓。2000年對全廠保護進行抵達型改造后,既滿足規范要求,又增強系統穩定性。2001年對直流系統進行改造,實現了正常運行住處和故障信息與監控系統的可靠通訊。2003年在無線尋呼報警系統中,增加了手機短信發送、語音報警和查詢功能,為生產報警提供了可靠的備用方式。
投產十年來,全廠先后取得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造成果獎952項,完成重大設備技術改造75項。共取得省級科技成果2項,貴州省電力公司科技成果獎3項,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科技成果7項。通過技術改造,消除了影響安全生產的眾多隱患,提高了設備的科技含量和健康水平。
針對設備事故易發環節,積極探索和運用新方法、新手段提高設備安全防范的科技含量,廣泛采用計算機信息管理,如安全智能型巡檢系統、機組狀態監測系統、計算機閉環管理系統、物資管理系統、可靠性管理系統、安全監察管理系統和狀態檢修等。2001年工業電視投入運行,多媒體遙視警戒監控系統在不影響單獨功能的前提下,把工業實時圖像、火災報警、防盜等系統有機地揉合,并與廠內MIS系統、on-ca11系統等進行實時通訊,將報警信號送給無線尋呼系統,同時自動向聲光報警器、手機及網內指定計算機發出報警信號。由于科學的技術和管理手段,及時跟蹤監視設備的運行狀況,提高了安全檢查質量和事故預測水平。
1997年到2003年12月,共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缺陷2924項,其中發現重大設備缺陷3項,且設備缺陷逐年遞減。2000年實現了“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運行管理模式,成為貴州省首家自動發電控制(AGC)單位,2001年至2003年連續三年獲貴州省設備管理優秀單位,2004年被評為全國設備管理先進單位。
環境:排查不安全因素
通過開展安全性評價和危險點、危險源分析工作,及時發現和消除各類引發事故的隱患。充分認識在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事故的地點、部位、場所、工器具,準確找到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職業病、設備損壞、作業環境破壞的根源和狀態,排查高空、帶電、交叉作業可能帶來的危險因素,徹底清除各種情況下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氣體可能給工作人員安全健康造成的危害,徹底消除裝置性違章,工作前后認真檢查或檢修機械、起重設備、工器具等,避免各類工作用具可能帶來的危害發生。為排查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工作前安生部認真分析工作現場實際情況,必要時召集有經驗的職工和技術人員研究預防對策,及時采取隔離、警示、個人防護等有力措施,達到超前控制和預防事故的目的。
此外,還把安全行為和規范“環境化”,制成牌匾、圖形標志,設置于辦公、生產經營場所,時刻提醒工作人員按標準、按制度做好生產工作;以“三級檢查制”督查、監管工作環境,嚴格要求班組按照定置管理標準規范生產現場,實現工作現場整齊、清潔、有序。
管理:杜絕不到位現象
電力系統的各類事故大部分的主要原因,都是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該廠強調安全管理,認為事故的間接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只要安全管理到位了,人的不安全行為就可以克服,由此產生人在作業上的規范行為和事故預防上的超前性,使設備的不安全狀態消除,環境的不安全因素改變。為此,該廠制訂并完善了各種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開展“三標一體”管理體系活動,推動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堅持“誰分管誰負責,誰出問題誰承擔”的原則,逐級簽訂安全生產承包責任書,明確安全責任。建立符合安全性評價要求的安全管理機制,對安全生產實行重獎重罰。如:2003年6月,機械班在對中中孔弧形閘門進行關閉操作,當閘門閉距到位還差149毫米時,操作閘門的過油壓保護動作不能關閉,水封壓力為0.6MP。事發后,各級人員積極恢復設備運行,且在事故調查中主動反映事故真相,廠根據經濟責任考核辦法,處罰機電檢修部門1000元,責任人500元。
從“細”處“小”處著手,制訂每日各部門安全員巡查制,定期開展安全大檢查,如春、秋、冬季安全大檢查活動。加強安全監察,認真做好安全策劃,如:檢修前嚴格檢查各項安全措施的到位情況,檢修中充分發揮各級安全管理人員的監察與監督職能,嚴格考核,扼制苗頭,形成了“有落實、有檢查、有考核、有責任追究”的安全局面,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長治久安。
東風發電廠在主、客觀因素結合下,對企業安全生產從嚴管理,不斷創新,以主動安全取代被動安全方法,以安全生產“四不”管理體系,實現企業的人、設備、環境的本質安全,推進了企業前進的步伐。
上一篇:項目施工機械管理之我見
下一篇:常抓不懈保安全(興義供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