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平均每年至少有50人至70人在火災中喪身。盡管自1991年1月1日起規范強行要求住宅配置煙氣探測器,但這一數據一直未曾減少。原因何在?是煙氣探測器用在住宅中絲毫未發揮作用嗎?抑或是重特大火災特征發生了顯著變化?
挪威消防研究權威機構全國消防研究實驗室NBL(Norwegian Fire Research Laboratory)開展了對1978年至1992年十五年間發生在挪威的重大建筑火災(指有人員死亡的火災)的研究,包括對533起火災共653名遇難者的調查研究。開展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掌握這類火災的特點。具體分析數據如遇難者和失火建筑的特點、火災發生的時間、地點及原因以及煙霧探測器在火災中究竟會發揮多大的作用?最后,NBL還就這一研究結果與它的另一個類似研究課題的結論進行了比較分析(這一項目是針對發生在1970~1979年十年間的306起特大建筑火災的分析與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與早期火災相比,許多數據未發生變化。例如,遇難者中老年人居多,其原因是他們多為獨居,火災自防自救能力差。此外,酗酒人員、吸毒人員和殘疾人員也占有較大比例。分析這533起火災案例發現:30%的火災起因為香煙;遇難者中高達60%的人員死于煙氣中毒;女性死者中約半數以上年齡超過67歲。
而其它一些參數則發生了明顯變化。如1978~1992年間,0~7周歲的遇難者人數明顯減少,而高齡死者則略有增加。當然這與十五年間挪威國內人口中小孩子人數遞減、人口往高齡化發展有一定關系(較15~20年前而言),但是這一點并非解釋這一變化的唯一理由。NBL認為,出現這一結果應歸功于住宅中煙霧探測器的推廣與普及。有小孩的家庭一般會更加注重消防安全,故煙霧探測器的安裝率通常較其他家庭高。而死亡人員中老年人的比例有所增加是由于獨居老人人數逐年增加,他們的日常生活往往需要他人的幫助。一旦發生火災,他們通常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屬于弱者人群。
同時,研究還表明:653名死者中心理殘疾人員所占比例也有明顯地增加。所謂心理殘疾人員包括精神病患者、精神極度沮喪人員、老年癡呆癥患者等。調查結果發現:在1978年至1992年后一階段,警方懷疑此類心理有殘疾人員引火自焚的案例有明顯地增加。
分析結果還顯示自新規范頒布實施后約有44%的被調查案例是安裝了煙霧探測器的,其中約有10%的探測器在火災發生時未啟動,且大多數是因為沒有了電池,而在1991—92年間發生的火災,約20%根本未安裝煙霧探測器。
NBL提出了幾種減少火災死亡人數的有效措施。如減少酗酒和吸毒;指導正確安裝煙霧探測器,并作好日常維護檢查工作,以確保火災中能正常啟動(533起案例中幾乎有40一50%是由于疏忽和粗心大意釀成的災害);為確保住戶的安全,必須研究并掌握火災發生的原因與火勢發展的過程。
為了減少由年老者或殘疾人員的火災死亡率,應重視并確保這些人的住宅的防火安全。他們的煙霧探測器應與報警裝置聯動,以便其他人員及時聽到火災報警,并能迅速將他們從著火建筑中救出。另一方面也可以考慮配置其它報警系統。負責料理這些人員日常生活的專職人員有責任和義務維護他們的住宅的防火安全。
上一篇:英國礦山救護
下一篇:德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