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問題存在于經濟活動和生產過程之中,安全已經成為當代經濟運行、生產運作的前提條件,安全問題往往在許多重大經濟技術決策中成為核心問題,安全生產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征,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運行質量的好壞。當代工業事故極易釀成社會巨災,而原因可能是一次極小的失誤,一個極不起眼的缺陷。例如印度博帕爾毒氣外泄事故的起因,就是貯罐上的自動安全閥失靈,導致了世界工業史上罕見的災難發生。
現代高技術、高科技的應用必須在攻克了安全上的難題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產業化和社會化,才有現實意義。許多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都必須具備能抑制其副作用的相應的安全技術,才能推廣應用。只有揭示事故發生的本質原因、技術原因,才能建立經濟發展和生產運行的技術支持體系。決不能用人員傷亡的代價去重復或驗證發達國家已經吃過的苦頭,更不能不明不白地接受發達國家職業危害的轉嫁,也不能以“通過事故交學費買教訓”的說法來搪塞;因為人一旦死亡是不可逆轉的,是不能挽回的。
人們周而復始地犯著同樣的錯誤,世間反反復復地發生同樣的事故;而每一次事故的發生都曾被當作是提高安全意識的最好教材,但同類事故仍然不斷,此不多贅。筆者想說的是,人們是不是都要親身經歷,或者必須親身經歷一次事故,一場災難才會有安全意識,或者才能增強安全意識呢?這不僅是單純的發展代價問題,而是有悖人類社會科技發展和文化繼承規律的問題。安全意識的提高,我們可以在前人的經驗和科技文化成果中去獲得,在消除危險、避免事故的問題上,要爭取主動,不能用事故作代價來換取,況且有些時候事故并不一定能使人提高認識。因此,每次事故,每場災難,全國、全民都應該當成自己的失誤,吸取教訓,都應該研究其中的奧妙和規律,都應該舉一反三。借助于人家的事故教訓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認識水平,增長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安全工程研究所)
上一篇:安全是企業健康的標志
下一篇:安全社區建設與安全健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