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全發展,預防為主"為主題的安全月已是全國第九個安全月活動了,今年,為配合這一主題活動在公司的深入開展,由公司安委會組織員工集中收看了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文化宣教中心下發的警示教育影片--《血的代價--事故案例的教訓》和《淚的呼喚--普通人講述身邊的安全事故》。影片中,一件件損失慘重的事故、一幅幅觸目驚心的場影、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呼喚、一條條發人深思的教訓,向我們應闡述著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做好安全監管的必要性、緊迫性。
收看安全生產警示錄像的目的,無非就是要從感觀上讓大家收到觸動,通過血淋淋的案例教訓喚起人們思想意識上對安全工作的重視。然而,感觸過后,當我們從事故的悲痛中走出來的時候,我們迷茫了--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都是發生在煤礦、石油、電力、商場等高危場所,離我們實在是太遠了。從他們的事故案例中,我們能學到什么?有什么可學的?
有道是:鄰家失火,自查爐灶。把已發生的安全生產類事故案例當作一種資源、一種財富,時刻用別人的經驗來充實自己的閱歷,把別人的教訓拿來對照檢查、警醒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在縱多"偶然"的事故中尋找共性、摸索某些規律性的教訓,將導致事故發生的要因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查找問題,固強補弱,制定應對之策,切切實實地把預防工作做好,也是安全生產方針的本意。
仔細回顧起每一起事故發生的背后,無不外乎管理制度該健全的沒健全,或者是健全了的制度、規范等,沒落實,組織監管不力,要么就是已經落實的,不是偷工減料就是產生偏差,違章操作。還有的就是人員安全意識淡薄、素質低下,技能缺乏等等。對照每一起事故教訓,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管轄區內、自己的崗位上,該完善的規章制度、作業流程有沒有完善,一些特殊的工種崗位上的作業活動有沒有針對性的作業規范和步驟,該培訓的內容有沒有在人員、時間上都得到有效落實,員工對基本的操作要求了解多少,能夠接受多少,在具體操作執行時還有沒有隨意性大、憑經驗操作、校仿不安全動作的行為,日常教育、監督檢查工作能否堅持經常、堅持原則。整個班組范圍內的作業流程是不是做到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負責、凡是有人監督",等等。
對照已經發生的事故案例吸取教訓,與"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政策、與安全發展、預防為主的安全月活動主題都是一脈相承的。都要求我們在防止事故的發生、發展上做文章。讓安全生產的過程變被動為主動,重點在防,難點也在防。要想知道怎么防、防什么就要理清我們的作業場所或崗位有哪些關鍵的制控點。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學會對照別人的教訓找自身存在的薄弱環節,更要注意收集日常工作中發生在身邊的小的驚嚇事件,這類事件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后果,但透過事件我們可以直觀地分析和認識到:在我們整天工作的區域內和作業活動過程中,什么地方存在危險、危害出現的頻率有多高、哪些人、什么時機接觸到這些危害、誰可能受到傷害、哪些原因可能導致事故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事故的后果是什么、防止事故發生的措施是什么、怎樣提高作業人員的履責能力等等,只有通過有效分析才能找到工作的切入點,做到有的放矢。
造成嚴重后果的事故,往往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事故一旦發生后,要想防止事態的擴散,做到主動控制,就必須在之前做好必要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讓所屬人員都能清楚當事故一旦發生后自己應該做什么?將擔當什么樣的角色?履行什么樣的職責。這些只有靠平時的積累、依靠從已經發生過的事故中提取可行的對策措施才能真正的防范于未然、才能防止更多損失和更大事故的發生。
從別人的事故案例中吸取教訓最大的忌諱就是不屑一顧、譏諷別人的盲目無知。總認為自己和事故受害者、責任人比起來,比他們機靈、老練,面對突發事件能夠處置好,因而放松了警惕、麻痹了思想。更有甚者對先人用鮮血換來的教訓規程不理解、不遵守,則是不撞南墻不回頭。
有道是,建立在"經歷"方式上的學習和進步,即吃一塹,長一智,是痛苦的方式;而只有通過"沉思"的方式來學習,即別人吃一塹,我們長一智,才是最高明的;當然,人們還可以通過"模仿"來學習和進步,即不須吃一塹,亦可長一智,這是最明智也是最困難的。這里其實給我們一種對待事故的思維模式,即:人們在對待事故與災害的問題上,千萬不要嘗試通過事故和災害的經歷才得予明智,因為這對于人類社會或個人家庭來說都是太痛苦的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何其重要"。我們應該掌握正確的安全思維模式,從理性與原理出發,通過"沉思"來防范和控制事故和災害,至少我們要選擇"模仿"之路,學會向給人以深刻教訓與啟迪的事故學習、向有著優秀管理模式的先進單位學習,這才是正確的思想方法。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事件,班組管控的重點
下一篇:怎樣做好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