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關系到企業的效益、穩定和形象,關系到企業職工的生命和家庭幸福。如何確保安全生產呢?做好基層工作,抓好基礎管理,很練“內功”自是必不可少。而更重要的是搞好生產現場的安全管理。生產現場是一個動態、復雜、多變的系統,是物質流動、各種形式能量流動、信息流動、人員流動的動態交匯的場所,是企業各項管理功能的“聚焦點”。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各類安全事故的90%以上發生在生產現場。 從運銷部近些年發生的安全事故看,全部都發生在生產現場。因此,強化生產現場的安全管理是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減少和杜絕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是實現我部安全奮斗目標的根本途徑。
運銷部專用鐵路有著點多、面廣、分散、工種高危等特點,特別是鐵路行車作業,實施其現場安全管理的難度更大,這給強化生產現場安全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從歷年發生的每件安全事故看,事故前的預見性、可控性都很差。事發后都極大地影響了生產,增大了企業生產成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后遺癥”。這些足以說明我們的生產現場安全管理還存在以下幾個弱點:
1、安全基礎工作不到位,生產現場的程序化、規范化、標準化程度低。在一些段、隊、車間或班組,還存在物品隨意堆放,工具隨意亂擺,廢棄物不及時清理,場地通道狹窄,施工現場安全標志不設置或設置不規范,安全防護設施、消防器材的擺放不合理等現象。
2、班組安全管理薄弱,班組長不重視安全,忽視安全的重要性,員工安全行為意識淡漠。基層班組的“三違”現象還時有發生,各項安全管理規定未能得到切實的貫徹執行,安全培訓還存在走形式,做過場。
3、 現場安全管理渠道不夠暢通,各項安全生產活動停留在表面多、機關多,深入基層和班組少,安全宣傳、安全活動、安全文化建設未能深入基層,安全意識未能根植于員工頭腦,未能深入人心。員工對待安全還存有麻痹思想,僥幸心理。
4、個別生產崗位勞動條件還較為惡劣,安全環保設施(設備)投入不足。廣大員工潛在的安全生產積極性沒有充分發揮,自保、互保、聯保的措施不到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還存有一定市場。
一、強化生產現場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班組是企業最小的細胞,是生產經營的前沿陣地,是最容易發生人身傷亡事故的生產現場。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員工的工作壓力和勞動強度增大,給安全生產帶來諸多的不安全因素,對現場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現場管理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管理技術,實施后的效果,看得見、摸得著,員工樂于接受,不像其他管理措施那樣是虛招、花架子。它堅持以人為中心來研究現場生產系統的管理,充分調動現場作業人員和現場管理人員的創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改善和建立職工的安全、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培養職工安全意識,增強職工的凝聚力。
3、現場管理強調的是生產現場的過程管理,通過現場的科學管理活動,使動態的現場生產系統更加有序,由“動中求序”而獲得“序中求安”。現場的管理從生產構成要素的管理入手,明確規定操作者在生產現場的位置,以及與周圍物件相對應的位置關系,使操作者在明確自己活動范圍,在生產過程中應該做什么,什么時間做,做到什么程度,在什么位置取送物件,如何與周圍物件配合和協調關系,它通過對現場的人、機、物之間的結合狀態進行科學分析與分類來確定各自合理的位置,控制現場和利用生產現場的人、財、物,使生產現場成為文明、有序的作業環境。
4、現場管理是講究以人為本,以文化為載體,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使安全意識和行為準則滲透到安全生產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各個方面中去,滲透到企業員工的一切行為之中,成為安全生產的“潤滑劑”。現場管理通過強化安全教育培訓,現場主要生產危害因素、安全事項和預防工傷事故的措施的認知及領會,結合現場講解一些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達到強化員工安全意識的目的。
生產現場安全管理的落腳點歸根結底在于為企業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的大局服務,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保證。我們只有自覺適應企業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堅持按照“安全第一,生產第二”的原則,狠抓現場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實,有針對性地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員工安全思想意識,增強責任感,加強紀律性,在思想上筑起安全防線。通過舉一反三找差距,吸取教訓敲警鐘,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發動、鼓勁、造勢,達到激發全體員工對現場安全管理工作方法與途徑的不斷開拓創新,努力探索,勇于實踐,提高現場安全管理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性。
二、生產現場安全管理在實踐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生產現場安全管理要組織落實、標準統一、獎懲逗硬。
嚴密的組織機構,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是搞好現場安全管理的前提條件。譬如,運銷部成立以部長、書記為組長的安全檢查小組、安全督查組,定期召開安全辦公會、督查會,解決處理現場管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提出現場管理的目標和要求,從組織上為搞好現場管理提供了保障。各項考核辦法和標準則為現場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據。
其次,現場安全管理要注意群眾高度參與、各部門協同配合。
現場安全管理是一次廣泛的群眾活動,是職工群眾一次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過程。要求從改變自身的不安全行為、不文明現象做起,創造一個有利于安全生產的良好環境,只有廣大員工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搞好現場安全管理,也需要各個部門的協同配合,各司其責,才能共同搞好現場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抓現場安全管理應注意把生產現場安全管理的理論與具體的生產實際相結合,避免紙上談兵,不切實際,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發生。在制定現場安全管理的考核條款時,要條款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避免籠而統之,含混不清,無法操作。
三、強化現場安全管理的具體措施
1、 思想上要高度重視
有的單位連續多年未出現事故,可是突然間卻接二連三的出現事故,這往往就是企業放松了安全管理思想、員工安全意識淡薄所致。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人,即使具備完成安全作業的能力和客觀條件,如果思想麻痹,報著僥幸心理,頭腦意識中不重視安全,缺乏正確的安全態度,安全生產就無法保障。因此,生產現場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員工思想控制體系,具體要求是:(一)要在班組形成強大的安全思想攻勢及安全文化氛圍,以輿論宣傳征服人心,以強化安全意識推動安全工作,并針對不同時期員工隊伍中產生的松動情緒和麻痹思想,及時敲警鐘、“緊螺絲”,防止思想下滑、事故冒頭。(二)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組織員工與傷、殘員工交談,分析事故案例,以算“三筆賬”(給個人、家庭帶來痛苦的賬、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的賬、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賬)的方式,激發干部員工抓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和責任感。(三)運用多種形式,不斷地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如出黑板報、進行安全培訓、開展安全生產競賽活動等激發員工的安全意識,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術水平。
2、 在技術上強化安全生產
有些事故是由于員工工藝操作技能不熟,操作方法不當造成,段、隊、車間必須建立好安全技術防線,為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加強對員工安全技術知識的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訓。所謂“熟能生巧”,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下,嫻熟高超的技能能化險為夷。開展“崗位技術練兵”、“操作技能競賽”等活動,是提高安全技能的有效方法,應當積極提倡。(二)采用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時,操作者一定要先認真學習,不恥下問,熟練后才能正式操作。(三)完善各種安全保護裝置,并使之有效運行。
3、加強對現場安全設備設施的管理
生產現場的安全設備設施是員工從事安全生產活動的主要依靠,如管理不善,它不僅影響生產進度,所造成的事故危害比手工操作更嚴重,抓好設備設施管理是預防事故的主要渠道。基層領導要緊緊抓住以下幾個環節。(一)設備設施一進現場,就要讓有關人員充分了解設備的性能、特點等,對危險部位要求有關職能部門盡快設置安全標志和安全防護裝置。(二)班組要協助機電維修部門搞好對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使其達到規定的完好狀態。(三)正確使用手工工具(如手動、電動、氣動工具等)。手工具結構簡單、體積小,攜帶方便,往往被操作者忽視其安全要求,而造成事故。基層領導應教育職工正確使用手工工具,嚴格按章操作,并加強對手工工具的維護和保管。
4、從作業環境上控制安全生產
在作業現場,各種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工具以及各種廢料等,如放置不當、雜亂無章,就成了事故隱患。故創造有條不紊、整齊美觀的作業環境,不僅符合現代企業生產現場安全管理的要求,而且能給操作者心理帶來良好的影響,不僅提高了生產率,更能促使職工養成良好的安全衛生習慣。創造良好的作業環境,要注意抓好以下三項工作:(一)對現場的物品要劃分為“經常需的”、“偶然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三大類。對常用的東西要固定在一個適當的位置,既安全又方便使用;不常用的東西,可設置一些方便的貨架存放;對不需要的東西,要堅決清理出現場。在安全方便的前提下,盡可能利用立體空間,以保證平面空間的寬暢、整潔。(二)建立合理的特殊物件放置區。對在生產現場的化學危險物品(如各類油料、有害氣體、油漆、稀釋劑等)要嚴格按有關規定處理,不能遷就工作方便,過量領存,隨意亂放。
5、從外圍幫教上加強安全生產
安全教育不應只滿足于班組內部,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將其延伸至員工家庭、親屬中。事實證明,最關心員工安全健康的莫過于員工的親屬,發動職工親屬做好員工的安全思想工作是十分有效的。近年來,運銷部采取了較多的外圍幫教方法,如動員職工與其親屬在一起簽訂安全生產的 “夫妻公約”,“不‘三違’承諾書”等。開展父母勸子女、夫妻互勸、子女勸父母的“三勸”活動和“一給三提五不要” (即:親人下班后給予其愉快和溫暖;提醒親人上下班路上騎車行走注意安全;提醒親人在作業時不要蠻干;提醒親人工作時要做好自我保護;不要催親人早下班;不要讓親人過度疲勞;不要讓親人過晚休息;不要讓親人增添煩心事;不要在上班前刺激親人)的安全囑言活動。對我部現場安全管理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安全生產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通過對生產作業現場中人、機、物、環境等生產要素進行合理、有效地組織、計劃、協調、控制,使之處于良好狀態和正常運轉,并不斷予以改進,才能達到優質、高效、低耗、均衡的安全生產。當然,現場安全管理的強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切忌“一陣風”。要追求形神兼備,在強化現場管理中逐步將管理初級形式轉移到實質性安全管理上來。要在現場安全管理中抓出成效,歸根結底一句話,領導是關鍵,群眾是基礎,方法要科學,建設有步驟,管理有內容。強化現場安全管理是確保企業長周期安全生產的有效途徑,也是一條投資少、見效快,能夠有效地提高企業整體綜合管理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把安全生產的內涵扎根于現場和班組,扎根于廣大員工之中,才能最終將領導和管理人員的安全意圖轉化為生產作業者的實際行動,使安全生產運行始終在受控范圍之內,最終才能實現安全生產。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