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沂南縣融媒體中心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建設為引領,積極探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具體運用,有效推進了媒體深層次的融合,實現了廣播電視、報紙、新媒體間的聚合共振效應,在實踐中堅持融合、發展、管理并進,不斷提高新聞信息生產、傳播、服務能力,更好地發揮了輿論的引導功能,真正實現了“一次性采集、多渠道發布、快速度傳播、廣覆蓋受眾”格局。
一、2020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立足媒體融合,積極探索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綜合運用
1、融媒事業更加規范運行。今年7月,縣委配齊了縣融媒體中心班子,明確了職責分工,實現了人員、機構、技術、平臺的相繼融合。中心統一整合采、編、制錄、播發等流程,一次采集、多種生成,記者采訪的新聞素材,直接上傳至數據庫,供給頻率、頻道、紙媒、新媒體等各端口選擇使用,分頭制作成新聞、專題、評論、圖片、短視頻等多種傳播形式,在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播出的同時,通過“i沂南”微信公眾平臺、愛沂南APP、頭條、抖音等新媒體進行發散傳播,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迅速擴散”,提高覆蓋面和閱讀量,打造出沂南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媒體。
2、深化改革,績效考核初步建立。嚴明工作紀律,所有人員實行“訂訂簽到打卡”;完善請銷假、學習、財務等十多項制度,實行崗位目標責任制,年初與各崗位簽訂工作任務責任書,年底檢查考核、兌現合同約定,與薪酬分配、職稱評聘、評先做優掛鉤。接下來,我們將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重點研究流程再造,實行績效考核機制,采取向縣爭取一塊、公司營利出一塊、個人月薪拿一塊方式,對全體在職在編人員進行量化績效考核,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加強和轉變工作作風,打造“沂南融媒鋼鐵品牌”。
(二)緊扣中心工作,把握輿論導向,提升融合宣傳成效
1、對外宣傳提質提量。中心始終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和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緊貼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策劃新聞選題、選準報道方式,及時準確、全面深入地宣傳報道我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新典型、新成效,提升沂南對外影響力和美譽度,對外宣傳實現新突破。今年7月,央視《新聞聯播》以《山東:盤活扶貧資金 確保穩定扶貧》為題,對我縣運用“四權分置”長效機制,創新扶貧資金使用模式進行了報道,社會反映良好。截至10月底,在市級以上黨報黨刊、電視臺、學習強國、主流網站共計發表稿件3346篇(條),進一步提升了沂南的對外形象。
2、融媒發布優勢凸顯、亮點紛呈。進一步做好融合文章,發揮新媒體便捷、快速等特點,及時發布內容,回應群眾關切。截至目前,“愛沂南”客戶端、“i沂南”微信公眾號、“沂南融媒”抖音等發稿4968條,總點擊量4078余萬人次。“i沂南”刊發的《沂南確診1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詳情公布!》點擊量達30余萬人次,《沂南確診1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沂南新增3例疑似病例!詳情公布!》點擊量均超過14萬人次,《沂南縣首批抗擊新冠肺炎援鄂醫療隊集結出征》點擊量近10萬人次。“i沂南”微信公眾號位居全市縣區類微信榜前三名。“沂南融媒”抖音號涉及時事新聞,民生熱點,創作了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發布作品142條,總點擊量1400萬,其中《霸氣民警小哥追回騙款》點擊量570萬,點贊量10.1萬,《山東新高考考生仍在奮戰》點擊量120萬,點贊量1.9萬,抖音影響力持續擴大。沂南融媒體中心平臺,在社會覆蓋面、群眾關注度、信息活躍度等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成為全縣第一品牌。
3、加強欄目、活動策劃,擴大收視影響。廣播策劃中心在打造精品品牌欄目的同時,策劃開辦《新聞早班車》《午后慢時光》《時光掠影》等欄目,力求新穎化、務實化、走群眾路線;旅游頻道在做好動態新聞報道的同時,制作播出40余期《南村播報》,進一步推介了我縣紅色文化旅游資源。
4、強化宣傳紀律。中心本著“加強正面宣傳,堵住負面報道,慎重對待敏感性報道”的原則,進一步嚴肅新聞宣傳紀律,實行新聞報道審查、審批“三審”制。同時,不定期開展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對新聞從業人員要加強自身思想政治、職業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修養,從講政治、講正氣、講大局、講紀律、講文明的高度,樹立“四個意識”,開展新聞宣傳工作,自覺維護沂南融媒整體形象。
(三)以黨建為引領,打造改革標桿,為“三宜”沂南建設提供強大的新聞輿論保障
一是制定黨建工作計劃、抓好工作落實。中心及時制定了黨建工作要點和工作計劃;二是抓好黨員干部學習教育和示范引領作用,提升黨員干部執行力;三是加強中心黨組建設,使之成為各項工作的橋頭堡;四是結合工作實際,認真開展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打造了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新聞采訪隊伍。
(四)立足技術升級,確保播出安全,為融媒體新平臺提供技術支撐
1、打造融媒體宣傳技術平臺。自成立以來,中心領導把打造融媒體宣傳技術平臺作為媒體融合改革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通過實施數字化升級改造工程,對編輯設備、播出設備、攝像設備統一改造升級,實現了節目播出和刊發各個環節的數字化。同時,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使每名技術人員都熟練掌握了設備的使用規范,為融媒體宣傳新平臺提供了技術支撐。對演播室進行升級改造,提升了廣播電視節目技術質量、制作能力和播出效果,逐步形成了以平面媒體為基礎,廣播電視為主陣地,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為生力軍的多媒體宣傳新平臺。
2、安全播發得到保障。中心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要求,認真抓好安全播出和刊發工作,建立健全機房安全播出值班制度,完善安全播出應急預案,做好日常安全播出和刊發工作,做到重要時期和敏感時段堅持領導帶班制度和巡查制度,對節假日的值班工作堅持日報告制度。積極參加新技術新知識的推廣應用,落實“人防、技防、物防”措施,確保沂南電視臺差轉中央、省、市臺廣播電視節目實現“零插播、零停播”,無任何安全播出事故。
3、無線電視發射塔和應急廣播村村響工程穩步推進。廣播電視發射塔新建項目工程建設任務順利完成,近期將無線發射機房搬遷至新址,實現無線數字電視信號縣域內全覆蓋。開通艾山、朝山兩差轉臺23、34兩個頻點16套無線數字電視節目,信號覆蓋我縣岸堤、馬牧池、孫祖、雙堠、青駝等西部鄉鎮。投資460萬元的應急廣播村村響建設已通聯150多個行政村,預計明年可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五)突出隊伍建設,強化人才支撐,為中心發展夯實基礎
1、充實人才隊伍。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采用事業單位報考和“雙一流”人才引進的方式,不斷充實采、編、制、播和網絡技術人才,今年考選4人,為中心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2、試點打造融媒體記者團隊。中心在人員緊張的情況下,試點成立了全媒體記者團隊,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媒介融合意識,團隊由2-3人組成,采訪現場分工明確,各自負責采訪、攝影攝像、文字采寫和網絡發布,產生了功效提升的質變。
(六)做好其他工作
在做好業務工作的同時,中心的常規工作也開展得有聲有色。黨風廉政、綜合治理、意識形態、雙招雙引、門前五包、雙報到等工作扎實推進,并充分利用自身的宣傳平臺,加大對全局性相關工作的宣傳報道力度,為全縣各項工作加油鼓勁,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二、2021年工作計劃
(一)繼續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綜合運用。推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內容、渠道、技術、平臺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完善以平面媒體為基礎,廣播電視媒體為依托,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為生力軍的全媒體宣傳平臺。
(二)進一步提高宣傳工作水平。在宣傳報道的指導思想上堅持圍繞中心、服務主線;在選題上堅持服務大局、突出重點;在視角的把握上堅持關注發展、關注民生;在宣傳效果上堅持提高質量、增強深度,進一步發揮對輿論的引導作用,不斷提高外宣的上稿數量和質量,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三)實現媒體影響力在全省有新突破。進一步加大媒體的推送和發布力度,推出有質量、有影響的報道,擴大媒體的品牌效應。
(四)加強黨組織的自身建設。繼續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充分的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五)切實保障安全播出和發布,努力提高質量。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安全播出和發布的相關規章制度,對所有稿件實行“三審”制,確保安全播出和發布零事故。完成朝山、艾山差轉臺24頻道無線數字電視覆蓋補點工作。
(六)加強隊伍建設。不斷創新機制體制,建立零活實用的媒體管理機制。實行崗位目標責任制,與薪酬分配、職稱評聘、評先樹優掛鉤,創造想事干事、爭創優良業績的良好局面。
2020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