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縣食品安全工作在*縣縣委、縣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省、市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加強初級農產品、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及餐飲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全縣未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現將*縣2011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總結如下:
一、強化日常監督,規范食品市場秩序
1.狠抓畜產品監管。在經營環節,集中精力促進獸藥經營企業的GSP認證進度,開展了違禁藥品、藥物殘留和三聚氰胺、瘦肉精等有害物質檢測工作。入場動物持證率、牲畜耳標佩戴率和出場產品合格率全部達到100%。在流通環節,強化查證驗物、消毒措施的落實,實行動物防疫縣、鄉、村聯動,防止外來疫源的輸入、傳播。狠抓病害動物、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嚴防問題產品進入流通市場。加強動物防疫條件審查、審核工作,堅決取締不符合條件的養殖場(戶)、屠宰場所。
2.加強食品流通監管。利用食品快速檢測箱對10類36個品種的蔬菜、生肉等食品共進行了300多個批次的檢測。對60個批次、17個品種的食品抽取樣品并委托檢驗,其中檢測嬰幼兒配方奶粉26個批次,合格率100%;檢測其他乳制品1個批次,合格率100%;檢測其他食品33個批次,合格率99%。皆由檢測單位出具了檢測報告,根據檢測結果及時發布了市場預警。
3.優化農產品生產結構。積極引進并推廣了一批抗病、豐產、適銷的優質品種,有效遏制了西紅柿病毒病的蔓延。以威旺蔬菜育苗公司為依托,引進、示范了茄子、黃瓜、彩椒等新品種和新技術。依托威旺蔬菜種植有限公司和固獻鄉趙村食用藕專業合作社,積極開展了西紅柿、黃瓜、茄子、辣椒以及藕等五種蔬菜的綠色產品申報認證工作,并順利獲得農業部批準發證,幫助*縣南湖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了“農蔬佳園”商標。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黃板誘殺、防蟲網、無公害肥藥等新技術的應用范圍已基本覆蓋全縣,《蔬菜無公害生產標準化操作規程》進棚入戶率達95%以上,基本實現了蔬菜生產的標準化。對縣內各大蔬菜批發零售市場、生產基地、超市等認真進行抽檢檢查,積極落實周報、月報制度,全年共抽檢蔬菜樣品200余個,涉及全縣所有蔬菜品種,未發現存在農藥殘留超標現象,保障了“菜籃子”的安全。
二、發揮部門合力,扎實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按照省、市部署,先后對流通環節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含蘇丹紅等工業染料辣椒制品、含“瘦肉精”肉制品清查行動等季節性、節日性專項執法檢查12次,共檢查食品經營主體5377戶次,檢查市場、集貿市場等各類市場16個次,檢查食品添加劑經營戶2戶,責令改正29戶,對涉及消費、生產領域前置許可問題的,抄告相關部門75戶。立案查處食品違法案件12件,罰沒金額6.42萬元,收繳過期變質食品近400公斤,公開銷毀假冒偽劣食品400公斤,價值6萬余元。
1.開展生產環節“瘦肉精”專項檢查。“3.15雙匯事件”發生后,*縣迅速開展了“瘦肉精”專項整治工作。縣委、縣政府立即召開畜產安全工作會議,明確任務,解決經費,落實措施。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關于進一步加強“瘦肉精”監管監測工作》、《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關于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嚴格規范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的公告》文件精神和要求,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做好宣傳工作。共召開專題會議5次,出動執法人員221人次,執法車輛67車次,張貼“公告”2800余份,向養殖場業主發放《告知書》2000份,對2500頭生豬開展了“瘦肉精”檢測,檢查餐飲服務單位73戶次,自檢和省市抽檢均未發現陽性動物,也未發現有采購使用含“瘦肉精”肉及肉制品的違法犯罪行為。據統計,*縣今年共檢疫大中家畜61981頭,家禽66.8萬只,生豬屠宰檢疫8790頭,對病死動物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2.加強餐廚垃圾和廢棄食用油脂專項整治。按照省、市統一安排,印發了《*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地溝油和廚房廢棄物管理實施方案》,對地溝油和廚房廢棄物管理工作進行了統一安排部署。縣質4監、工商、衛生等部門聯合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315余人(次),出動車輛71車次,對“地溝油”生產、經營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求各賓館、酒店對餐廚廢棄物的處理進行登記,建立臺賬,落實專人按規定負責清運、處理餐廚垃圾。縣食安辦組織工商、衛生、質監部門對縣城烤雞、烤鴨店的廢棄油處置情況進行了聯合檢查,檢查餐飲店、學校食堂89戶次,經檢查未發現有使用地溝油的違法行為。
3.針對“五個一批”開展大規模的執法檢查。依照“五個一批”、“九個一律”、“三個三分之一”的要求,對全縣中、小餐飲、建筑工地食堂、集貿市場、大型商場、餐飲食品安全等食品經營場所進行聯合執法檢查。共檢查食品加工小企業11家、食品加工小作坊18家、蔬菜(含食用菌)生產基地8家、畜禽養殖場166家、畜禽屠宰場10家、農產品批發市場3家、餐飲單位276家、學校食1家、小雜食店454家、飼料加工企業2家。取締了*縣希善小米加工廠等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限整改了46家小雜食店,停業整頓了3家小超市,提升改造了1家超市、1家雜食店、4家小米加工作坊。
4.認真開展乳粉及乳制品安全專項整治。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先后開展了2輪問題乳粉及含乳食品專項整治。縣食安辦組織召開了全縣問題乳粉清繳工作會議,縣政府與16個鄉鎮分管領導及農業、衛生、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簽訂了問題乳粉清繳工作責任狀,明確了各鄉鎮、各有關部門清繳問題乳粉的工作責任。整個清繳工作縣質監、工商、衛生、農業、食藥監等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162余人次,檢查食品生產及含乳食品加工企業7家、食品經營單位441戶、涉乳餐飲單位260余戶、集貿市場17個。清查中未發現有未經檢驗三聚氰胺的乳粉。
5.扎實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餐專項整治。印發了《關于加強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通知》,召開了部門聯絡員會議,對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加強了對學校食堂、學生營養餐工程及周邊飲食攤點、小商店的監管。各相關職能部門對全縣學校食堂、校園周邊餐飲店、小商店等進行了逐戶檢查,針對檢查出的安全隱患監督整改,確定了整改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并按要求時限進行了整改。
6.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百日大會戰”活動。制定了《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百日大會戰”實施方案》,于2011年12月8日起在全縣開展了大規模的食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目前,已檢查學校食堂13家、餐飲服務單位39家,出動執法車輛17臺次、執法人員103人次,執行重要會議、活動等的餐前衛生監督4次、出動監督員20人次。
三、狠抓宣傳培訓,強化食品安全意識
一是對執法人員進行了關于《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強化培訓。開展特殊餐前監督工作。二是組織召開食品安全監管相關單位會議3次,安排部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層層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三是建立健全了部門監管信息通報、重大食品違法案件逐級報告和案件協查等制度,在洺水東路開展了《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宣傳活動, 印發了《關于開展食品安全法宣傳活動的通知》,并在縣電視臺滾動播放食品安全宣傳標語及開展食品安全聯合執法檢查情況。四是采取出動宣傳車、下鄉宣講、散發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食品監管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共舉辦宣傳活動4次(其中面向農村2次),制作展板22塊、書寫標語87條;舉辦監管執法人員培訓6期,培訓160余人次;舉辦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管理技術人員培訓7期,培訓500余人次。
回首2011年,*縣順利完成了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任務,全年未發生較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全縣人民群眾的飲食用藥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2012年,*縣將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業務部門的領導下,繼續抓好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工作,組織各有關部門搞好食品安全整頓,進一步規范食品市場秩序,努力實現四個方面的突破。
一是實施“食品放心工程”實現新突破。強化食品安全的源頭治理。繼續大力實施名牌產品、名優企業帶動戰略,推動食品質量的提高。強化日常監管,規范行政審批,嚴格市場準入。強化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切實加強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監管。繼續全面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
二是食品專項整治實現新突破。近年將繼續開展食品專項整治行動。重點轉好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產品、飲料、酒、兒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重點品種和城鄉集貿市場、機關學校食堂,醫院周邊、學校周邊等公共場所食品攤點等重點部位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和有毒商品的不法行為。
三是農村食品監管實現新突破。理順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監管網絡和信息網絡,從根本上解決監管空白問題。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加強培訓、鞏固機制、發揮作用上來。繼續實施超市進鄉村,檢驗檢測進市場、進連鎖店,監督舉報電話進農村的“四進工程”。
四是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建立食品安全應急體制,形成分級響應、屬地管理的縱向機構體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寫作的橫向協作體系。建立應急管理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把應急能力評價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強化食品安全應急管理責任。健全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實現各部門間資源的整合共享與綜合利用,保證應急費用足額、及時到位和應急物資的及時供應。建立食品安全的預警機制和救援機制,健全全縣統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監測、報告網絡體系,盡快形成統一、科學的食品安全信息評估和預警指標體系。
上一篇:餐飲服務單位消防安全工作總結
下一篇:建筑施工單位百日安全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