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業是一種高危行業,它的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針對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表述一下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管理措施
建筑業的生產活動危險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發行業。近幾年我國建筑業的死亡率是所有工業部門中僅次于采礦業的最高的行業,損失巨大,令人痛心。雖然強制實行了建筑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加強了建筑市場的準入控制,并進一步加強對建筑企業施工現場的生產安全檢查力度,但傷亡事故仍然時有發生。本人認為,傷亡事故多主要是由建筑行業的特點決定的。而安全管理是一門科學,是一項專業性、政策性、群眾性、綜合性非常強的工作。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業從業人員以及全社會都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傳統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要求。現在需要應用科學的現代企業安全管理模式,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因此,做為建筑企業,應認真研究建筑業安全管理的現狀,樹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
建筑業管理規律和項目管理特點的安全管理模式,為最大限度的減少或杜絕安全事故而努力。
一、建筑業項目安全管理的現狀
(一)建筑業的安全事故絕大部分發生在施工現場,可以說,施工項目是事故發生的發源地。
因此,我們必須對我們的項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滿足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項目管理的特點、是否滿足國家和行業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認真分析,從而,達到改進或更新項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
(二)安全管理事故的原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所謂人的原因,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類事故。人在生產活動中,具體不安全行為有:操作錯誤(啟動操作不給信號、忘記關設備)、奔跑作業、送料過快、以不安全的速度作業;使用不安全設備;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體的擺放不安全;冒險進入危險場所;在起吊物下停留作業;機器運轉時加油、清潔、修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未使用防護用品;不安全著裝;工作時說笑打鬧、帶電作業等。
2.物(設備)的不安全狀態,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對建筑行業來說,“物”包括施工過程中所涉及的設備、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機械、機具、設施等。不安全的情況有:施工電梯的限位失靈,造成冒頂;塔吊的鋼絲繩脫絲;未及時更換,造成鋼絲繩斷裂,掉物墜落;電鋸等用電設備電線老化,造成電線失火等。
3.不良的生產環境對人的行為和物的狀態產生負面影響。
事故的發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直接引起的。但不考慮客觀的情況而一概指責施工人員的“粗心大意”、“疏忽”也是片面的,有時甚至是錯誤的。還應當進一步研究造成人的過失的背景條件,即不安全環境,如照明光線過暗或過強導致作業現場視物不清;作業場所狹窄、雜亂;地面有油或其他影響環境的東西等。與建筑行業緊密相關的環境,就是施工現場。整潔、有序、精心布置的施工現場,事故發生率較之雜亂的現場肯定低。到處是施工材料、機具亂擺放,生產及生活用電私拉亂扯,不但給正常生產、生活帶來不便,而且會引起人的煩躁情緒,從而增加事故隱患。當然,人文環境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某企業從領導到職工,人人講安全,重視安全,逐漸形成安全氛圍,更深層次地講,就是形成了企業安全文化,那么這個企業的安全狀況肯定良好。
4.管理的欠缺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有時甚至是直接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都與管理有直接的關系,因此,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間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可以通過安全教育、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及安全獎懲機制等措施減少甚至杜絕。物的不安全狀態可以通過提高安全生產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設備保養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達標等活動予以控制。對作業現場加強安全檢查,就可以發現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常見的管理缺陷有制度不健全、責任不分明、有法不依、違章指揮、安全教育不夠、處罰不嚴、安全技術措施不全面、安全檢查不夠等。
由此看來,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證良好的施工環境,保證人和物的安全狀態,這些都需要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并通過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運行來達到目的。
二、建筑安全的管理措施
(一)改變安全教育的現狀,實行分級負責、分級教育。
各類人員必須具備相應執業資格才能上崗。所有新員工或從事新的工作必須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即公司、項目部、班組的安全教育,并要定期培訓,不斷學習新工藝、新技術,強化工程特點所帶來的安全風險和具體作業安全要求。
(二)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科研合作。
鼓勵施工企業加大安全生產的科技投入,加強與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合作,研究、開發、推廣一批安全適用、先進可靠的生產工藝、技術措施和裝備,淘汰落后工藝,通過科技進步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保證能力和安全生產水平,要充分利用中介機構和社會力量做好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工作,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和社會監督的制約作用,從而把質量安全的監管工作全面引向深入。
(三)加強風險評估,做好重點管理。
建筑施工企業應針對不同的項目特點和不同的施工階段分析安全風險,作出評估,并對每個項目具體化,做好安全防護和重點管理。
(四)編制安全措施,執行科學程序。
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法規標準的要求,結合工程的特點編制安全技術措施,遇有特殊作業(深基坑、起重吊裝、模板支撐、人工挖孔樁、臨時用電等)還要編制單項安全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并按程序經審核批準后才能進行。
(五)搞好“五定”,認真落實。
對查出的安全隱患要做到“五定”,即定整改責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時間,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驗收人。
三、項目安全管理模式
(一)全員安全管理模式
1.注重培育全員安全文化
這種全員安全管理模式是“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管理,因此,其安全文化應該是全員安全文化。形成新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員安全文化。全員管理不僅包括總承包管理人員、分包管理人員和全體工人,還應包括業主、設計、監理及社會相關方。
作為總承包方,要積極調動和發揮相關各方安全管理的監督作用,使安全管理成為壓倒一切的工作。當然,首先要充分調動本單位全員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形成全員安全文化。只有形成全員安全文化,才能營造安全生產的氛圍,保障人員安全。全員安全文化是新的項目安全模式的核心。
2.全員安全管理模式的四個轉變
全員安全管理模式與傳統的項目安全模式相比,有四個轉變,分別是:變單純的安全專業人員的崗位安全管理為全員參加的體系安全管理;變單純的安全管理為安全管理與進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緊密結合的綜合管理;變以點為主的間斷的、靜止的管理為線面結合的、連續的、動態的管理;變并行的安全與生產兩條線為安全與生產緊密結合的安全生產一條線。
3.全員參與是全員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
全員安全管理模式下,項目安全管理組織已經不再是單獨的崗位安全管理組織,而是以項目經理為首的,以專職的崗位安全管理為核心,以各專業工程師為骨干,班組長及工人全員參與的,安全監督管理層和安全管理實施層既獨立設置又互相依托和緊密聯系的體系安全管理,是將生產與安全的緊密結合的組織,是對項目安全管理資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
(二)安全目標管理模式
隨著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斷進步,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漸走向定量,先進管理經驗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廣。目標管理應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稱之為安全目標管理。
它是生產企業確定在一定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安全總目標,分解展開、落實措施、嚴格考核,通過組織內部自我控制達到安全目的的一種安全管理方法。它以總的安全管理目標為基礎,逐級向下分解,使各級安全目標明確、具體,各方面關系協調、一致,把全體成員都科學地組織在目標體系之內,使每個人都明確自己在目標體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通過每個人的積極努力來實現特定組織的安全目標。
制定安全目標要具體,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設置若干個,例如事故發生率指標,傷害嚴重指標,事故損失指標或安全技術措施項目完成率等。但是,目標不宜太多,以免力量過于分散,應將重點工作首先列入目標,并將各項目標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級或序列。各項目標應能數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
安全生產水平是一個國家政冶、經濟、文化多方面的綜合反映,涉及到國家、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關系到國家聲譽、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各個層面,是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當前,頻繁發生的安全事故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建筑企業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領域,必須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實現安全生產目標。施工項目作為建筑業安全生產工作的載體,必須履行安全生產職責,確保安全生產。安全生產直接關乎生命與健康,安全生產不僅僅是保障生產、生活順利進行的必然要求,更是促進生產、發展經濟的必備條件。建筑安全管理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提高職工的安全執行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方東平.工程建設安全管理[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2]焦紅,王松巖.現代建筑施工技術與項目管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3]張仕成.淺談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監督管理[J].廣東科技2006,(9).
[4]蔣長成顧榮華.建筑安全事故管理的研究與探討[J]建筑安全2008年23卷9期.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下一篇:怎樣做好預防工程施工中的坍塌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