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經歷了巨大變化。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成分比較單一,企業經營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上級下達的生產計劃指標,政府可以通過較多的行政手段干預企業的管理,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套較為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追求效益最大化成為企業的主要經營目標,加之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并存,企業自我約束力、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減少安全投入,當安全生產與效益發生矛盾時,往往更關注效益。近年來事故有上升勢頭,尤其是嚴重違反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給人民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帶來了嚴重危害。因此,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搞好企業的安全生產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有針對性地加強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堅持依法治理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其顯著的特點就是以法律規范各種經營行為,企業的安全生產也不例外。依法治理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有法可依,二是有法必依。我國原有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在過去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有些已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因此,加快安全生產立法,建立健全完整的、適應的法律體系尤其重要。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國家監察的重要作用,建立穩定的專業隊伍和規范的監督檢查制度,嚴格對企業進行監督檢查。企業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應是監督的主要對象,檢查的重點應放在企業是否很好地執行了國家的法律法規,企業的資源配置是否滿足安全生產需要上。企業的法人代表重視安全,在工作中真正堅持了“安全第一”,資金投入、機構、人員滿足需要了,一個企業的安全生產是能夠搞好的。為此,還應推行企業法人安全管理資格證制度。
2.合理運用經濟手段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企業實行了現代企業制度,追求效益最大化決定了企業要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安全生產投入大,效益又不是短期就可以見到的。不重視安全生產同發生事故有著一定的必然聯系,但對于單個的企業來講,也存在著偶然性,概率不高,事故損失多少不定,部分企業在短期內嘗到了甜頭,利益的驅使使其更加重了僥幸心理、冒險心理,在安全上不愿意投入。因此,違反安全法律法規后,應運用經濟手段進行制裁,且應保證這種制裁結果的損失大于安全投入,即使不發生事故,在經濟上也是劃不來的,消除利益的驅動力。
3.采用先進的安全技術和管理方法
目前,我國企業的安全管理、安全技術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伴隨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企業要參與國際競爭,必須學習國際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也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我們應該在吸收傳統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借鑒市場經濟較發達國家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先進的安全技術,如危險的辨識與評價、事故致因理論、安全系統論、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等等。特別要對企業的安全管理人員、生產技術骨干進行培訓,將科學的理論應用于實踐,指導生產,逐步提高企業安全管理的整體水平。
4.加強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
搞好企業的安全生產,執行各項有關的法律法規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把安全工作落實到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中,成為全體職工的自覺行動,變被動為主動,加強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才是長久之計。
安全文化的出現可以說是人們對安全問題認識的飛躍,它對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和深遠的意義。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企業領導者有效的推動,需要通過持之以恒的教育,并把推廣先進的安全技術、先進的安全管理方法結合起來,最終使之成為企業職工的一種精神理念、一種向往與追求。當前,很多企業都把企業文化的建設當作大事來抓,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中應大力構筑安全文化。
上一篇:簡論安全管理的警示職能
下一篇:安全管理工作“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