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和今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煤炭將一直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高耗能、低效率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煤炭消費需求的大量增加。一方面是企業強烈的超產沖動,近乎失控的超產幅度;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安全欠帳,脆弱的安全基礎,兩方面的矛盾必然導致事故、甚至特大惡性事故的發生。煤礦等領域重特大事故多發,深層次原因正在于此。國外,美國、英國等國家的相當一部分煤礦企業的管理者已經由重技術轉向重管理,而我國由于煤礦企業發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大多企業仍然處在重技術、輕管理的狀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煤礦管理工作也將是我國煤礦企業的核心工作。在目前階段,當煤炭需求量不斷攀升,當煤礦企業競相提升產出、增加收益的時候,作為煤礦企業管理者,應該如何規避隱患,實現安全生產管理?2008年“黑色九月”的幾起重特大煤礦安全責任事故說明形勢依然嚴峻,血的教訓警示我們管理者煤礦安全管理要繼續深入、具體、強化。慘痛的教訓迫切要求各煤礦管理者必須以創建和完善“科技型”礦井和“一流的質量標準化礦井,一流的穩產、高效礦井,一流的信息、數字化礦井和一流的現代文化文明煤礦”為目標,通過各方面努力,堅決杜絕各類煤礦事故的發生,創建煤礦安全生產新格局,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煤礦安全生產管理新體系。要達到這個目標,可以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入手。
1 轉變經營理念
煤礦經營管理要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創新要從理念抓起,新理念才有新境界。要充分利用煤礦自身優勢、制訂發展目標、細劃發展步驟、統籌發展規劃,不斷創新思路和創新觀念,積極引導企業由原先的橄欖型管理(olivary Management Model)向啞鈴型管理(dumbbell Management Model)轉變,精干生產環節,強化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同時,號召及要求全礦干部職工,拓展“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論,樹立全新的市場競爭觀念,不斷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主動性。堅持一切工作從實際出發,因時、因勢、因地制宜,進行開放性思維,提高思維過程的開放度和兼容量,徹底使企業擺脫“故步自封”的狹隘局面,創造出符合本企業實際的一些新方法、新經驗和新模式,尋找出一條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切實可行的新路子。
2 堅持科技興礦,加強校企合作
充分肯定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第一構成要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大力實施科技興礦戰略,不斷加大技術引進和裝備投入力度,加大對礦井提升、通風、供電、排水等重要環節的技術改造力度。依靠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全力推進,對井上、下進行了全面、徹底地技術改造。全面深化升級全礦井的質量標準水平,進一步改善員工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最終形成生態型、園林式、科技型、本質安全型現代化的質量標準化礦井。煤礦企業在促進“產學研”良性循環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大力支持科技孵化器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煤礦企業要充分認識到現代高校是科技力量薈萃之地,既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和輸送各級各類高等專業人才的教育中心,也是廣泛開展科技研究與開發的科研中心。總之,煤礦企業要抓住發展機遇,拓寬高校、企業間的科研合作與成果共享渠道,深入共享知識成果。
3 搞好質量標準化建設
除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質量標準化”的要求外,要從本礦實際出發,用從嚴從細的管理方針來建設標準化礦井。對每個工程、每項工作都要制定出質量標準要求,保證各項工作有標準、件件事情有要求。對質量標準化建設,要求所有干部職工必須實事求是,做到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憑老經驗辦事,要時時處處嚴要求從嚴從細抓達標,不斷鞏固“質量標準化,安全創效益”的成果;對工程質量的檢查,要做到班班驗收、周周檢查、旬旬復核,并隨時隨地進行實地抽查,真正做到對照標準不含糊,執行制度不遷就,徹底杜絕徇私、不合格現象的發生,確保所有工程質量的“精、優、細”。
4 落實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的目的是促進現場面貌變化、提高職工素質素養、提升管理水平,保證安全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全面提高。大力推行“七化”,即:所有設備責任化、所有空間潔凈化、所有物體體積化、各項工作標準化、員工行為制度化、工作現場標準化、經營管理人性化。在具體工作中,制訂個人、班組、集體、違章、績效、質量第一系列考核制度,嚴格認真地狠抓對照落實,促使煤礦安全經營管理向精細化管理快速過渡,逐步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全覆蓋安全管理體系,安全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有力地保證安全生產有序進行。
5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理念滲透是推行精細化管理的前提。在企業文化建設上要抓住各級干部這個重點,積極培育文化管理意識,倡導“事在人為”的工作理念引導各級干部帶頭踐行企業文化理念,創新思維、改進方法。大力倡導推進煤礦發展的“三大法寶”(爭取政策支持、打造團隊精神、發揮全員作用)、“三大忌諱”(賭博、吸毒、違章違紀)、“三大加強”(技術隊伍、機電隊伍、營銷隊伍)、“三個珍惜”(珍惜員工生命、珍惜稀有資源、珍惜本企業的每一個崗位)、“三自精神”(自我壓力、自我創新、自我爭先)和“三大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并以此規范干部行為,促進干部作風轉變,引領他們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起到好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開展“學習型員工”、“學習型區隊”、“節約型組織”的創建活動,大力倡導“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不斷引導員工與企業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從而改善心智模式,形成共同的發展愿景。此外,通過場區懸掛企業文化展板、安全文化展板等理念滲透形式,不斷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可度。
6 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煤礦發展
要用發展的眼光和發展的思路看待一切工作,發展才是硬道理,是企業的第一要務。首先要遵守“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指導方針,建成安全健康型高產高效礦井,加強安全管理,確保職工和礦山的安全是煤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將管理和環保并重,建立綠色、環保型煤炭能源基地,正確處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合理開采煤炭資源,不挑肥揀瘦,盡力減少資源的丟失和浪費。同時要嚴格遵守“三廢”處理標準,特別是要建立CDM(清潔發展機制),力爭減少瓦斯資源對環境的污染。最后,要以人為本,把職工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職工多方面的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切實讓廣大職工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發展給大家帶來的實惠,實現礦井跨越式發展,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實處。
總之,煤礦企業是一個復雜的、特殊的系統,其管理工作必然是一項多因素、多環節、動態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正確處理好當前我國煤礦生產中技術力量和管理力量的關系,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用于探索煤礦企業管理的新路子,探求煤礦發展的新方向,最終由重技術發展為重管理,才能促進煤炭工業經濟效益的持續增長,才有利于與世界其他企業之間的長期合作、共同發展。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煤礦機電事故分析
下一篇:煤礦采掘工作面塌陷的防范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