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磨損主要是輪胎與地面間滑動產生的摩擦力造成的。若輪胎使用不當或輪胎定位不準,將產生故障性不正常磨損,下面就淺談一下幾種常見的汽車輪胎不正常磨損的原因。
一、輪胎的中央部分早期磨損:主要原因是由于充氣量過大,適當提高輪胎的充氣量,可以減少輪胎的滾動阻力,節約燃油。但充氣量過大時,不但會降低輪胎的減振性能,還會使輪胎變形,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減小,正常磨損只能由胎面中央部分承擔,形成早期磨損。如果在窄輪輪輞上選用寬輪胎,也會造成中央部分早期磨損。所以,車輛起步應力求平穩,方能使驅動輪變為純滾動狀態,減少輪胎與地面之間的不必要的滑動,不然將行成滑動磨擦,加快輪胎局部磨損,造成早期損壞,如冬季輪胎的彈性降低,塑性加強變的又硬又脆,更容易產生異常磨損。因此,在車輛起步時應緩抬離合器,平順起步,再以5-7公里/小時低速行駛一段距離等輪胎升溫后,再換檔提速進入正常行駛狀態,這樣將大大降低輪胎的磨損。
二、輪胎兩邊磨損過大:主要原因是充氣量不足,或長期超負荷行駛。充氣量小或負荷重時,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大,使輪胎的兩邊與地面接觸而形成早期磨損。一般情況下,汽車在平坦的路面上行駛,其動負荷的增加,幾乎與車速成正比,若超速行駛,動負荷將更大,不但使輪胎與地面產生更大的滑動,更增加變形頻率,輪胎溫度也會增加升高,如果遇到不好的路面更會加速輪胎的磨損,也會加大其它機件的損壞,不利于行車安全。因此,嚴禁超速超載行駛。
三、輪胎的一邊磨損量過大:主要原因是前輪定位失準。當前輪的外傾角過大時,輪胎的外邊形成早期磨損,外傾角過小或沒有時,輪胎的內外形成早期磨損。
四、輪胎胎面出現鋸齒狀磨損:主要原因是前輪定位調整不當或前懸掛系統位置失常、球頭松曠等,使正常滾動的車輪發生滑動或行駛中車輪定位不斷變動而形成輪胎鋸齒狀磨損。
五、個別輪胎磨損量大:個別車輪的懸掛系統失常、支撐件彎曲或個別車輪不平衡都會造成個別輪胎早期磨損。出現這種情況后,應檢查磨損嚴重車輛的定位情況、獨立懸掛彈簧和減振器的工作情況,同時應縮短車輪換位周期。
六、輪胎出現斑禿形磨損:原因是輪胎平衡性差。當不平衡的車輪高速轉動時,個別部位受力大,磨損快。另外,由于一些駕駛員技術不熟練、經驗少,緊急制動多,輪胎就磨損的非常快,因緊急制動時輪胎首先被抱死,而被強行把滑,輪胎與地面產生劇烈磨擦,輪胎面溫度很快上升,強度降低,路面上留下一條明顯的拖印痕跡,輪胎被嚴重燒糊呈焦黑狀態,使輪胎早期磨壞。因此在行駛時,要多運用滑行減速,采取預先制動,盡量避免緊急制動。
輪胎合理使用,就是降低輪胎磨損,防止不正常的磨損和損壞。因此,為了保證輪胎的合理使用和延長其行駛里程,駕駛操作要做到:一是起步要平穩,使輪胎不在地面上滑移;二是行駛中,盡量避免緊急制動,尤其是高速行駛的滿載車輛,因為緊急制動時,輪胎不是在地面滾動而是滑動,這樣加劇胎面與路面的磨擦,造成胎體磨耗,胎盡以及報廢。因此在轉彎下坡、過橋,通過公路、鐵路、交叉路口時,應減速緩行,避免緊急制動。拖帶掛車時,應在100m以外即行減速,盡量避免使用制動器,以免輪胎急劇磨損;三是意路面選擇。行駛中要盡量選擇較好的路面。如果汽車行徑溝槽、坑凹、石塊等路面時,盡可能緩慢通過,以免刺傷或碰壞輪胎,如果汽車陷入深溝和行駛在泥寧道路上時,應避免車輪打滑;四是堅持中速行駛;五是汽車在嚴寒氣候(氣溫在-30、-40℃)時長時間停歇后,再起步時,必須要平穩加速,因為溫度低輪胎的彈性也低,急速起步,輪胎處于多而頻繁的變形下,輪胎容易損壞。在最初的20-30mn內, 必須以5-7km/n速度行駛,特別是輪胎變熱后再提高到普通速度行駛。另外,要經常性的對前輪的車速進行檢查和調整,及時定時的進行四輪定位,以減少輪胎的不正常磨損。
總之,造成輪胎磨損有多種原因,在駕車的過程中要善于多總結、多看、多檢查、多動手,這樣才能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和增收節支的目的。
上一篇:淺談黃河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下一篇:對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