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兩塊表效應”?其實很簡單。
說的是在森林里,有一只猴子,撿到了一塊表。從此,其它的猴子對它言聽計從,奉它為一切行動的圭臬。因為,只有它能準確掌握時間,從而對集體工作與生活發號施令,作出統一安排和部署。也使猴群的生活變得有規律起來。于是,這只猴子就想,撿到一塊表就讓我倍受推崇,那要是再撿到一塊表或幾塊表的話,那它們豈不對我頂禮膜拜、奉若神明?不久,這只猴子果然又在森林里撿到了一塊表。于是,它便拿著兩塊表在猴群里趾高氣揚,發號施令。誰知,兩塊表的時間不一致,常常有差異,這就使得由它發出的行動得不到統一,經常搞得其它猴子茫然不知所措,怨聲載道。時間一長,就對它產生了反感心理和抵觸情緒。很快,其它猴子聚在一起商討后把它趕出了森林,因為它擾亂了整個猴群的正常生活。這只猴子悔恨難當,一個勁責怪自己不該太貪心。這便是著名的“兩塊表效應”。
故事雖然簡單,但言淺意深,淡中見味。這就讓人聯想到企業的班組工作,很多時候也存在著這種“兩塊表效應”的弊病。一般情況下,班組工作由班組長全權安排部署,其它諸如副班長、工會小組長、安全值日員等,都唯班組長的馬首是瞻,全力支持和協助班組長的工作。但有些時候,班組長臨時有事或休假了,工作交由副班長代理,班組工作就出岔子了。這時,按理副班長應該沿襲班長的工作方式,一如既往地開展工作才對。可一人一把號,各吹一種調,不能同步在所難免。縣官不如現管。班員只得按副班長的意圖行事,一切聽從副班長的號令。這就麻煩了,因為長時間的積累和重復,大家已經習慣了最初班長一慣的方法和作風,冷不丁地從頭接受一種有別原來模式的工作方式,多少有些不順手。輕則因此降低效率,影響質量,嚴重的會引發人身傷害事故和埋下設備隱患。在此,班長和副班長便是不同步的兩塊表,他們之間工作方式的差異便是不同的時間顯示,其弊端顯而易見。
一個班組就是企業最小、最基本的戰斗群體,其日常工作就是一盤棋。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至關重要。除了量材錄用、各行其是充分調動每一枚棋子的力量外,還得有一個統一的思想和工作部署,做到令行禁止,步步為營,穩扎穩打,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所以,小到班組、車間,大到設備檢修、技術革新、生產經營,以及安全綜合治理等各個方面,都應該講究一表統一,一視同仁,做到有章可循,有案可稽,才能在行動上力求步調一致,循序漸進,安全規范。
下一篇:正確處理安全監察執法的“軟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