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繞線員工的左眼瞼不慎被旋轉中的銅絲未端打傷。當調查過程中問及以前是否發生過類似的旋轉傷害時,許多同事都說這種旋轉中的銅絲未端傷及手臂的情況還很多。因為傷害程度不深,一只小小的創口貼也就可以治愈。所以,即使是經常發生,也就沒有能夠引起大家的重視。一張小小的創口貼,封住的不僅是受傷的創口,還有人們對事件深入剖析的態度和舉一反三、吸取教訓的處事理念。
事故,作為一種極具危險性、且與人們意志相違背的事件,其危害結果往往很直白地顯現在我們面前--人員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傷害、資源遭到破壞、財產蒙受損失或是生產過程受到中斷,它以直觀和赤裸的場面給人以警示和教訓,讓人們對之警畏。從而能自覺增強做好安全基礎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而事件,指的是可能發生傷害、疾病或死亡的與工作相關的事情,又被定為未遂事故。因為未遂,所以人們也就很難也不愿意去推測其演變后果的嚴重性。其實,很多事故的發生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安全管理的理論看,每1000起事件中就會有300起未遂事故,每300起未遂事故中就會有29起輕傷事故,進而又可能導致發生一起死亡事故。由此可見,管好日常工作中所發現的隱患、發生的事件對遏制事故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
企業千條線,班組一針牽。事件,是班組管理和控制的重點,也是難點。作為班組長,要善于觀察和發現。首先要對自己管轄區內的作業內容、作業活動過程、所涉及到的場所、動用的工具、設備,什么時候、哪個員工、在哪個崗位工序上作業,都要做到了如指掌,對人的習性和設備的性能要能掌握實時動態。通過觀察和思考去掌握人與機器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交叉軌跡,從而制定措施消除這些可能交叉的軌跡--對于環境因素,該改善的要從快,對于工藝流程、操作方法應按一刀切的原則,該禁止的就禁止,該堅持的要堅持。而對于一些動態的隱患、潛在的事件,除了仔細觀察有時還有必要通過與一線操作人員的交流獲取信息。因為一線班組長、管理人員的主要精力是用于統籌主持轄區內的全面工作,難免有時不可能面面俱到,親歷親為。所以操作員工在和班長交流的過程中要能客觀、正確反映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不為人知的事件、人員接觸危險危害的概率和頻次,以便管理人員能適時做出判斷、采取措施。
當前我們很難收集基層發生事件的原因無不外乎:有些員工的性格比較內向,不愿意講,要不就是有些問題已經提過了,班組長或是上層沒有引起重視,沒見采取什么措施,無形中削弱了員工提議的積極性和參與度。總覺得一些問題太細小了,微不足道、屢見不鮮、習以為常。即使受到一點傷害也"默默無聞",或是自認倒霉、自我提醒,沒有從遏制事件的繼續發展和保護他人不受傷害的角度去認識和思考。
還有就是很多員工遇事不敢講。認為在工作過程中受到了一點傷害很難為情,怕說來被告人笑話,再者是顧及了整個班組的面子--生怕暴露了會因此讓全班組的安全考核得得分受到影響、牽涉到更多"無辜"的同事。所以有時只好忍氣吞聲地草率處理。素不知,這種種內部消化、不進行相應的調查分析、不制定預防控制措施、不教育責任人的做法,看似"幫"了大伙兒、保住了當月的安全薪資和班組的"面子",考核得了高分。其實是縱容了事件的頻發,以至后續可能有更大事故的發生……員工發生意外事件或是受到小傷害后不敢講的原因還有就是,知道責任在于自己,怕說出來以后班長會因此對自己有想法,認為自己的工作能力欠缺、甚至責怪自己、拿自己當反面教材說事兒。這就要求班長在和員工交流時要會正確引導員工講真話,真正把自己的想法建議說出來。在組織班組安全活動的時候,可以鼓勵每個操作員工都不記名地寫(反映)一些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不安全事件,可以是別人沒有發現的,也可以是自己發現別人的。班組再集中整理、處理。在車間部門發布以引起同事們的注意和重視,實現安全生產的信息交流和經驗共享。這種方法的優點就是容易被員工接受,減少了操作員工的心理壓力,使不安全的事件比較容易收集。
班長在聽取了操作人員反映的不安全事件和改進的措施、建議后,能改進的立即改進,不能立即改進的也應采取針對性的臨時措施,或是制定好管理方案給員工一個答復,傳遞一個"你"已經重視了他的提議的信息。此外,還應對員工提出的或是討論后決定采取的控制措施進行跟蹤問效、定期組織生產、工藝、設備、安監等部門人員評估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不斷優化、鞏固。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員工發現問題的積極性和匯報問題的主動性。而且還能夠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和歸屬感。
事件,雖然沒有造成大的損失,但總能反映出我們認識上的不全面、管理上的不到位等弱點,是對我們敲響的警鐘,提醒我們嚴肅對待。因為這是一項包括教育、管理、措施、處理等一系列的系統工程。小事故不認真處理,必定給大事故埋下了隱患。因此,我們必須以小見大,透過現象看其本質。通過對小事件、事故的追查分析,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掌握它的內在規律,完善措施,防微杜漸。也只有抓住未遂事故這樣的管理核心,切實讓安全工作做到"可控、在控",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避免在出了大事故后再去"亡羊補牢"。
上一篇:“四個正好”引發的火災及反思
下一篇:事故案例中,我們該學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