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集團公司工作會明確提出:“全集團上下務必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改變‘重生產、輕管理’的工作作風,全力推進精細化管理,以此促進各單位管理工作向流程化、標準化、數據化邁進。”
所謂精細化管理是由過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化管理的轉變,由傳統經驗管理向科學化管理的轉變。精是精湛、精益求精,細是細節、最小的工作單元,“細”是精細化的必經的途徑,“精”是精細化的自然結果。精細化是一種意識,是一種觀念,是一種認真的態度,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理念的轉變。
談到安全工作的精細化,就是要從細節做起。細節,不是“細枝末節”,而是用心,是一種認真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只要用心,我們就會看到細節,看到細節背后事物的內在聯系,就能夠做好細節。
這里,我想到了一個小小的事例。
公司集裝箱內轉拖車,相對于其它社會集裝箱運輸拖車而言集裝箱裝卸非常頻繁,為提高場岸橋裝箱速度,在拖板四側加裝了便于裝卸的導引擋板。這本是一件好事,實際生產組織中安裝有導引擋板的拖車確實比其它拖車裝卸速度要快一些。但緊接著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場岸橋司機在順著導引擋板裝車的過程中,發現有時集裝箱沒有完全落位(集裝箱角件鎖孔沒有籠進拖車鎖頭),而是集裝箱擱在了拖車鎖頭的鎖尖上,拖車在運行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且容易造成拖板大梁變形拖板損傷。
這該如何是好呢?
由于寸灘公司特殊的地理環境,坡陡、彎急、交叉路口多,集裝箱拖板鎖頭是確保集裝箱運輸安全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部件,一旦取消鎖頭有可能發生令人不敢想象的慘痛事故。而沒有了導引擋板,集裝箱裝卸效率又將受到一定影響,二者到底怎樣取舍?
有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舉措,既保留鎖頭以確保安全、又保留導引擋板以提高裝卸效率呢?
為此,公司組織了有操作部、技術部、工程部參加的課題公關小組,徹底解決集裝箱不完全落位的問題。通過現場多次觀察,詳細收集場岸橋司機、集卡司機的意見,發現拖板兩側的導引擋板與鎖頭之間的間距略微寬了一點兒,導致有時候集裝箱角件鎖孔不能順利籠進拖板鎖頭而集裝箱擱在了鎖頭的鎖尖上。后通過仔細的測量,同時查閱相關的集裝箱專業資料,結果是導引擋板與鎖頭之間的間距比標準的間距寬了1厘米!
就是這細微的 1厘米,導致裝卸過程中集裝箱不能完全落位,而集裝箱擱在了拖車鎖頭的鎖尖上。
接下來的導引擋板改造,工作雖然比較簡單,但精確度卻要求非常高,這就是前面所說的“1厘米”,導引擋板與鎖頭之間的橫向間距與縱向間距必須符合標準間距。
通過這個小小的事例,讓我們明白了不論是安全工作還是其它日常工作,細節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就體現在細節之中!
細節不可忽視,平常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細節,其長期的、持續的、連鎖的、未來的效應可能事關重大。我們在現場或者倉庫隨手而丟的一個煙頭,或者前面所說的 “1厘米”,大家往往認為無所謂,殊不知這個細微的煙頭、或者說這個細節的差錯,在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就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
俗話說:“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其大意是禍患的發生常常是由于一些小的失誤積累而成的,智勇雙全的人多因過分迷戀某些人和事兒陷入絕境。我想,古人對安全工作的細節已經有了如此深刻的認識,那我們在抓好安全精細化管理工作中是不是應該以此為鑒?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安全工作需要我們防微杜漸,不要因為事小而漠視之,不要因為其細而忽略之。否則,積久成弊,“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目前,公司并不缺少各類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只要我們不斷地通過細致而韌性的努力做好安全工作的細節,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就會持續不斷提高。
下一篇:安監人員如何做到現場“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