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安監工作以來,走過一百多家企業,幫助企業消除過近百條事故隱患,參加過多起生產安全事故調查,筆者發現,每起事故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每起事故的發生都是可以避免的,每一起事故的形成都有著大致相同的原因,安全意識淡薄、安全常識匱乏,為事故埋下了隱患;違章指揮,冒險蠻干為事故種下了禍根;心存僥幸,麻痹大意為事故提供了可乘之機。
企業主要負責人對安全生產工作都非常重視,都害怕事故發生在自己的企業。但是,對安全生產工作落實上卻不盡人意,特別是對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能夠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的不多見,甚至好多企業未建立從業人員安全培訓教育檔案,好多企業根本就沒按規定的培訓時間進行專門的培訓教育。翻閱資料時發現,企業安全管理層對執行安全生產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技術強調的多一些,而對如何增強安全意愿涉及的極少。
所謂安全意愿,是指從業人員履行安全生產職責,實現安全績效的意志和愿望。安全意愿不僅僅是在思想上,同時還在情感上主動地去追求。一個不具備安全生產意愿的從業人員,一定不具備主動履行職責的行為。一個不會保護自己的人,怎么能保護別人?一個不能保證安全的人,怎么能為企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只有在強烈的安全生產意愿的驅動下,從業人員才能自覺地履行安全職責。
企業的安全管理層要從從業人員的安全意愿入手,用意愿強化意識,用意識促進安全知識的學習,用安全知識保證生產安全。在教育培訓的過程中要安排專門的課程,讓員工形成強烈的安全意愿,讓從業人員害怕事故的發生,提高安全意識成為從業人員的主觀意愿,主動地去預防事故。通過近幾年工作實踐發現,搞清楚“安全為了誰”,是解決安全問題的一把金鑰匙。很多企業安全制度、責任制等都按法律法規制定了,內容也很多,安全教育也搞了,也有培訓檔案,安全管理也沒少抓,可就是落實不下去,執行力也不強,其主要原因在于從業人員覺得這些都是企業管理層強加給自己的,只是被動地接受本單位繁雜的各項制度約束和安全防范的知識,正所謂是“要我安全”。明白了“安全為了誰”,從業人員才能理解管理層的良苦用心,才會清楚為什么要那樣做。一個個安全制度,才能當成是有效的保護;一次次安全教育,才能當成是善意的提醒。
當我們的從業人員心中有了安全意愿,讓從業人員真正明白“安全為了誰”,人們就不會忽視安全的重要,就可以戰勝單調、枯燥和緊張,消除麻痹大意等意識 保持安全警惕性。 我們的從業人員才能讓安全成為一種習慣,就可以保證“第一次就做對”。正確的一再重復,就會形成習慣。安全的習慣,會讓每一名從業人員終生受益,安全的習慣會讓每一個企業順利地安全發展!
上一篇:從一起交通事故想到的
下一篇:“安全風險意識”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