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治黃以來,黃河下游防洪取得了連續五十多年伏秋大汛不決口的安瀾局面,保障了黃淮海平原經濟穩定發展,這是依靠堤防加人防這兩種措施來保證的。自1998年以來,國家加大了對防洪工程建設的力度,防洪強度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防汛非工程措施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防汛隊伍的技術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加以解決。
1、黃河防洪面臨的形勢
黃河是一條多泥沙河流,黃河難以治理的根本原因就是黃河泥沙。人民治黃以來,兼顧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經過綜合治理,逐步形成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防洪工程體系,戰勝了歷次洪水,確保了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但近年來黃河水量持續偏枯,年內分配集中,年際變化大,致使黃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導致黃河下游河床嚴重淤積,逐年抬高,二級懸河的不利局面進一步加劇。在中常洪水下,形成橫河、斜河和順堤行洪的可能性逐漸加大,目前,黃河下游防洪體系建設仍不完善,存有許多薄弱環節 。堤身單薄滲透性強;獾狐、鼠類洞穴危害堤防隱患隱蔽;部分險工、控導工程強度不足,根石不足;新修工程未經大水考驗,極易出險。黃河灘區人口多、避洪設施標準低、撤退道路少、路況差;搶險隊員老化、技術參差不齊、設備落后;水文測報、通信聯絡相對薄弱 。小浪底水庫初期蓄水攔沙運用,相對下泄清水,下游河道可能會造成無工程處塌灘加劇,有工程處沖刷下切,河勢變化大,出險幾率增加。因此,黃河下游防洪形勢依然嚴峻,防洪工程需要繼續建設和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仍需加強。
2、防汛隊伍存在的突出問題
黃河防汛隊伍由黃河職工組成的專業隊伍、沿黃基干民兵為骨干組成的群眾防汛隊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組成的突擊隊伍三部分組成。
2.1 專業防汛隊伍
2.1.1 黃河專業防汛隊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人才嚴重匱乏
根據多年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技術職稱的調查對比分析,越是基層平均年齡越大,文化程度越低,技術人員越少。由于基層單位職工年齡大、文化低、骨干少,在防汛技術培訓時表現為接受新技術、新知識的能力不強,在防汛搶險時表現為明顯的體力不支,戰斗力較差,搶險時力不從心,難以適應高強度、重體力防汛搶險工作的。
2.1.2 經費嚴重不足,不能保障正常的防汛搶險
近年來,由于防汛經費的嚴重不足,制約著防汛隊伍,特別是黃河防汛專業隊伍的建設與發展,致使黃河防汛專業隊伍整體水平不高。加之,黃河防汛專業搶險隊伍搶險設備配備不足與落后;基層黃河業務部門,接收地方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少;原有的防汛搶險技術知識結構陳舊、技術含量偏低,因此,在防汛合成演練時表現為不少人對防汛技術不夠熟悉,防汛業務知識掌握不夠熟練,很難承擔起急、難、險、重的現代化防汛搶險任務。
2.1.3 缺乏防汛搶險經驗,技術水平不高
由于黃河多年不來大水,多數職工沒有經過大洪水的鍛煉,近幾年雖采取不同形式進行了培訓,但搶險手段和技術不適應搶大險的需要。搶險技術除了柳石枕、柳石摟箱等,缺乏實用的搶險技術。搶險手段雖有加強和改善,但仍不能適應抗大洪、搶大險的需要。
2.1.4 對傳統搶險技術繼承需要加強
在沒有新的比較先進的搶險技術應用于實際搶險之前,傳統搶險技術依然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但是,傳統搶險技術正面臨著失傳的嚴峻形勢。一是對傳統搶險技術挖掘整理不夠;二是對傳統搶險技術學習不夠。
2.2 群眾防汛隊伍
2.2.1 思想上不重視
從各級領導到普通群眾都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認為防汛搶險機械化程度提高了、搶險手段先進了,群防隊伍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對群防隊伍的建設重視程度不夠。部分業務部門也認為群防隊伍人員多、基本素質低、從事巡堤檢查等基礎性防汛工作,科技含量少、難以組織,關鍵時刻難發揮重要作用。
2.2.2 群防隊伍不落實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勞動力市場的開放,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加之沿黃(湖)鄉村耕地較少,經濟不發達,富余勞動力逐步流向城市,流動規模大,滯留時間長,從而使部分群眾防汛隊伍的組織只是停留在數量和名單上,造成農村群防隊伍在冊不在位,甚至有的群防隊伍有編無兵,一旦防汛需要,無法保證這些人及時回來參加防汛抗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防隊伍的建設和防汛組織的落實。
2.2.3 補償機制不健全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意識逐步增強,雖然防汛是全民應盡的義務,但只靠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群防隊伍的穩定,需要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使群防隊員的利益達到平衡。目前的補償機制尚不健全,不能很好的解決經濟補償問題,對群防隊伍影響較大。
2.2.4 技術力量薄弱,培訓不落實
群防隊伍由沿黃(湖)基層村民組成,文化水平低,參加搶險少,經驗不多,加之近幾年,培訓內容不僅沒有發展,反而不斷被削減,培訓時間不落實不。每年進行一次的防汛拉練,也只能檢查一下群防隊員的到位情況和應備料物的準備情況,無法提高群防隊員的業務素質和應戰能力。
2.2.5 群防隊伍龐大,“五落實”難,每年汛前的“五落實”正值麥收前后的大忙季節,群防隊伍組織建設工作與群眾意愿發生矛盾。
3、對策與措施
3.1 認真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
認真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防汛指揮部成員分工負責制、防汛業務部門崗位責任制及行業防汛責任制是《防洪法》所規定的法律文件,也是自上而下各級防汛會議列在首要位置的工作。防汛責任,重于泰山。防汛技術作為防汛工作“五落實”的一項重要內容,防汛技術培訓按照行政首長負責制的原理,建立和完善防汛技術培訓考核制度,把防汛隊伍培訓情況作為汛前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年汛前檢查必須由各級政府組織,主要領導參加,實行一級考核一級,逐級考核到基層。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熟悉自己的防汛責任段情況,經常性檢查防汛準備,做到心中有數。
3.2 搞好防汛宣傳發動,提高干部群眾的水患意識
在進行黃河防汛宣傳工作中,除利用各種渠道、各類媒體、宣傳車、標語口號廣泛宣傳防洪法規和防汛知識外每年汛前都要到農村村隊街道顯眼的地方,張貼黃河防汛宣傳材料,介紹今年黃河的防汛形勢、防汛任務、防汛要求,告訴村民為什么黃河中常洪水也可能再現大的險情,小浪底建成后黃河下游的防洪形勢;與當地群眾的切身利益相結合,宣傳黃河防汛與國家經濟建設、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直接關系,使當地群眾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他們是黃河防汛的一分子,黃河防汛不僅與國家的利益也與他們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使一部分人走出認為黃河下游從此可以高忱無憂了的誤區,要克服這種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提高認識,使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把黃河防汛當成頭等大事來抓。黃河洪水突發性強,危害大,要使群眾明白“防患未然,防重于搶”的重要意義,肩負的義務和責任。
3.3 做好行政領導隊伍的防汛技術培訓工作
把握四個方面的能力培養。一是總攬全局的能力,這就要求領導者熟悉《防洪預案》,了解人力、物力、技術、工程狀況及險情隱患等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和雨情、水情、工情的變化規律,深入探討科學、高效、合理的指揮調度機制及方案,正確處理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權衡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關鍵時刻敢于并善于犧牲局部利益而顧全大局,充分發揮中心樞紐機構的指揮協調作用。二是高超的判斷分析能力。黃河洪水來勢兇猛,預見期短,有可能一夜之間洪水漫灘,作為防洪救災的指揮官,應熟悉黃河灘區各部位的高程及各類防洪工程的實際狀況,依據客觀實際和洪水變化規律,正確判斷洪水到來后可能發生的險情及應采取的防護措施。三是組織查險的能力。實踐證明,大的險情多因小險不能及時發現而致使險情擴大蔓延,形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查險工作十分關鍵。黃河防汛實行分段防守負責制,各部門行政領導分別擔當某一段的防守查險責任,這就要求負責同志熟悉所負責防守段的地形及工程現狀,預先估測可能出現的險情,及時發現和處理險情。四是指揮搶護險情的能力。指揮搶險首先要了解各類險情的搶護原則,掌握各種搶護方法,避免手忙腳亂、無所適從的現象,既要行動迅速,又要有條不紊,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處理和搶護險情。
3.4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群眾防汛隊伍的培訓質量
從近幾年汛前檢查情況看,各地群防隊伍培訓數量較多,培訓面較廣,但從考核情況看,不少群防隊員連起碼的防汛常識都不知道,可見,防汛培訓質量還有待提高,因此,黃河業務部門要充分發揮其參謀作用,負責組織群防隊伍的技術培訓。目前,舉辦實戰演習一般是以省或市為單位進行,且以專業隊員為主,群防隊員受教育和鍛煉的機會少,因此,防汛培訓現場盡量安排在堤防或險工上,以增強群防人員的感性認識,便于把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讓群防人員熟悉防汛基本知識,巡堤查險,一般險情的鑒別,熟練抗洪搶險基本技能,同時還應熟悉轄區內的工程現狀,可能出現的險情及搶護方案,達到黃河職工應知應會的程度。六月份進入汛期的同時也是農忙季節,這時去開展工作,群眾往往有抵觸情緒,因此,該項工作盡量在六月份前完成且時間長久一些。建議組織演練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利用7天的時間進一步學習防汛搶險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程序;第二階段利用4天時間進行演練準備工作,包括料物準備、設備檢修、方案的制訂、審查;第三階段利用2天的時間進行演練實施,并邀請上級業務部門和地方政府領導現場指導;第四階段為演練總結,時間為2天,通過總結找出本次演練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防汛搶險實際實施和方案的制訂。真正形成行政領導負總責,人武部門抓組織,河務部門當參謀的“三位一體”的群防隊伍管理體系。
3.5 專業搶險隊的技術培訓工作
3.5.1 加大培訓、培養力度,注意培養技術帶頭人
基層單位技術人員少,整日忙于各項工作,信息閉塞。基本得不到各種培訓。接受各種培養鍛煉的機會更少。因此,有針對性的進行某項業務的培訓,顯的尤為重要。同時,應特別注意培養技術帶頭人,基層單位在這方面也顯得比較欠缺。
3.5.2 搞好傳、幫、帶、注意傳統搶險技術的延續,傳統搶險技術是治黃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必須注意繼承和發揚。
3.5.3 加強隊伍自身建設,充實更新人才,逐步適應科學搶險化要求
專業搶險隊負責黃河防洪工程重大險情的搶護工作,加強這支隊伍的技術含量十分必要。一要掌握培訓的全面性,培養高標準、高素質的專業搶險隊伍。專業搶險隊是黃河抗洪搶險的骨干力量,沒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就難以準確地判斷、識別險情和搶護險情。目前,專業搶險隊的培訓工作偏重于實踐,而對于理論基礎要求不高,盡管在歷年的抗洪搶險斗爭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隨著抗洪搶險技術含量的提高,沒有科學、正確的理論做指導,其發展的空間會越來越小,因此,必須高層次、高起點地培養專業搶險隊,多層面、多角度地掌握搶險知識,建設黃河“王牌”搶險隊伍。二是把握細致性。“差之毫厘,謬之千里”。抗洪搶險是項十分險惡的斗爭,是人與自然的較量,一絲一毫的差池都會誘發大的險情,險情發展的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不能忽視,這就要改進以往粗放式的培訓方法,學會解剖險情,從縱、橫斷面了解險情的發展規律,從而科學合理地處理搶護險情。
下一篇:淺談水利施工企業的安全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