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環境不可分割,而行政區劃分割了河流整體,導致“上游排污,下游受苦”。近日,蚌埠與宿州在全省率先著手破解這一難題。隨著相關措施的出臺,環保一體化將在治理污染方面顯威力——
上游排污下游受苦
“我們成為上游徐州的‘下水道’已經三十余年了。”近日,站在奎河邊,手指著奎河已經漆黑并發臭的河水,宿州市埇橋區楊莊一位村民詼諧地說。這位村民說,汛期時的河水像墨汁一樣黑,幾里以外就能聞到臭味。奎河的上游是江蘇徐州,下游是我省宿州。在徐州境內,奎河主要承擔排污功能,這導致下游居民苦不堪言。楊莊村民飲用受污染的淺層地下水,成為食道癌、肝癌、肺癌等惡性病高發的地區。
“上游排污,下游受苦”的狀況,不僅表現為省際跨界水污染,也表現為市際、縣際跨界水污染。因澮河上游宿州市排放污水,下游蚌埠市固鎮縣漁業多次遭受百萬元損失。
據統計,1999年至今,我省淮河流域發生的主要水污染事件共23起,其中20起造成漁業養殖損失,2起水污染事件影響了飲用水安全,1起水污染事件導致了農田污染。在這些污染事件中,我省淮河流域發生多起因上游省份污水下泄造成漁業重大損失的事件,省有關部門多次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并要求賠償,但最后受損漁民均未得到任何補償。
多頭管理互相推諉
跨界污染不僅包括水污染,還包括空氣的污染,一些城市還把小火電廠及一些冶煉廠、電鍍廠設在交界地。這些交界地由于土地權屬糾紛較復雜成無人管地帶。遇到跨界污染問題時,各方總是將責任推向他方,或說“水是從上游流下來的”,或言“空氣污染是從其他地方飄過來的”。一些河流閘壩林立,閘壩的突然開啟會使污水團集中下泄造成污染、漁業受損失,環保部門無可奈何,因為它無法調控閘壩放水時間與流量。
“江河流域具有不可分割的整體性,卻由于行政區劃人為將這種整體性打破。”安徽大學副校長吳春梅說,一些地方受經濟利益驅動,流域上游引進水污染項目,就會出現上游發展了經濟,污染了下游環境的情況。而在進行環保考核時,下游政府又會把責任推給上游。
我國水污染防治法明確指出,水污染控制要以流域管理與行政區管理相結合。可是,由于我國目前實行的流域管理是以部門管理與行政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結果導致流域管理難以真正發揮效力,流域上下游間污染轉嫁,增加了協調治理污染的難度,從而使得跨界水污染問題成為難治之癥。
量化損失合力治理
近日,蚌埠與宿州兩市人民政府率先簽署《關于跨市界河流水污染糾紛協調防控與處理的協議》,為我省跨界水污染治理探路。蚌埠市與宿州市相鄰,多條河流流經兩地,跨界污染曾有發生。在這個協議中,兩地政府約定,力保境內河流水質達標,下游地區應在上游閘壩下主河道設立有效長度泄污緩沖河段,上下游相鄰市、縣、區及時相互通報跨界河流水質、水量、閘壩運行、漁業養殖等信息。目前,我省環保、水利、漁業、農業等部門正在起草《關于我省閘控河流跨界水污染糾紛的防控處理協調機制》,以使上下游污染糾紛處理有章可循。這些措施整合了政府部門的治污力量。
污染發生了,如何來量化具體損失,這是一個難題。吳春梅說,我國目前法律法規對跨區域環境問題的責任追溯程序及賠付金額都沒有明確的規定,跨界污染糾紛主要是由當事雙方政府協商解決。但是,由于欠缺制度安排和法律規定,僅靠協調解決的辦法往往難以奏效,建立跨界污染糾紛處置及賠付辦法勢在必行。
可喜的是,我省正在進行污染量化探索,省環保局等部門正在制定《安徽省水質目標考核超標繳納污染損害補償金管理辦法》。《安徽省水質目標考核超標繳納污染損害補償金管理辦法》的實施,將加強跨行政區域河流交界斷面水質保護,提高上游政府保護水環境質量的能力及積極性,遏制下游政府過度使用水環境容量,超總量排污的行為,把環境資源區域補償辦法作為調節流域水環境保護的經濟杠桿,協調與平衡流域上下游區域保護水環境的主觀能動性,使得流域水污染治理真正實行“環保一體化”。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特寫:黑暗催生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