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瀏陽縣、陜西鳳翔縣相繼發生招商引資企業造成的污染,進而引發群體性上訪的事件。記者采訪發現,兩起事件有著共同的特點:地方政府在重商、扶商追求財政稅收的同時,輕視了一些百姓的民本訴求,出現問題之后,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專家認為,一些地方重招商輕民本的做法是本末倒置,其他地方應高度重視引以為戒,不能重蹈覆轍。
民本訴求未獲重視出現不良后果
陜西鳳翔縣長青工業園區的陜西東嶺冶煉有限公司是一家招商引資企業,被指為此次鳳翔兒童血鉛超標的罪魁禍首。
據鳳翔縣長青鎮孫家南頭村60歲村民楊樹華等人介紹,2003年縣里把東嶺公司招來建廠時,就遭到了村民的極力反對,村民都知道生產鋅的企業有污染。后來東嶺公司不僅要建廠,還要征農民的青苗地建廠“當時也是8月份,地里的玉米都結了很大的棒,縣政府還要砍我們的青苗,我們死活不同意。”楊樹華說,可是為了征走我們的地,縣里派來1000多人,有公務員,有教師,有醫生,人手一把鐮刀要砍青苗,沒辦法村民堵了鐵路,可是堵鐵路也無濟于事,最終工廠還是在1000多畝青苗上建了起來。
記者采訪發現,被認定為鎘污染主要污染源的湖南瀏陽湘和化工廠同樣為當地的一家招商引資企業。瀏陽市鎮頭鎮雙橋村陽塘組村民陽建炎等人說,這個化工廠原先臨近的長沙縣,恰好是當地下決心清理關閉的污染企業,可鎮頭鎮領導明知是污染企業,硬要把它招到這里來。特別是這家企業未經審批建設了一條煉銦生產線之后,該廠就因污染環境引發了當地村民的大量投訴。
陽建炎說,2006年村民發現企業的廢水流到外面,不僅毒死了莊稼,就連樹都毒死了,于是村民就找到政府,要求關停企業。2007年,這個污染企業成為瀏陽市公安局的重點保護單位。
對于鳳翔和瀏陽兩起污染事件,有關人士認為,對招商引資來的有污染威脅的企業一味支持鼓勵,相反卻對群眾的民本呼聲置若罔聞,以至于造成了社會反響極大的不良后果,當地政府部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