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內280余處建設工地已開展綠色文明工地創建;工地揚塵排污費進入申報階段,并將全面開征;對所有渣土運輸車輛加裝GPS衛星定位系統,并在工地設置監控探頭……為解決城市“灰頭土臉”這一問題,我市城管、環保、環衛等部門多管齊下,打出解決工地揚塵污染的“組合拳”。目前,這一做法已經被全省推廣。
非供暖期,可吸入顆粒物已經成為我市市區首要污染物。據市環保局統計分析,我市市區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有47%來源于揚塵污染,而揚塵污染中的73%來源于道路及工地揚塵。由于工地、修路施工產生的大量渣土、砂石、建筑材料等拋撒于路上,不僅影響了市區的環境衛生狀況,也嚴重地制約了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為防止建設工地二次揚塵,從4月9日開始,市城鄉管理委員會在我市280余處建設工地上展開綠色文明工地創建活動,并對不同施工階段的建設工地實行分類管控:對出土階段的工地,強化硬化施工道路、設立清洗設施、定時灑水抑塵、實施綠化美化等環節的管控;對出土階段工地,強化施工圍檔、樓體圍網、分區作業、使用清潔燃料等環節的管控。為防止出入工地的車輛 “拖泥帶水”,市城鄉管理委員會明確要求工地必須做到5個100%:建設工地沙土100%覆蓋,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車輛100%沖洗車輪,拆遷工地100%灑水抑塵,暫不開發處100%綠化。
為解決治“土”難題,在加強渣土源頭管理和渣土資審管理的同時,市環衛部門創新科技手段,對我市近600輛渣土運輸車輛加裝GPS衛星定位系統,使監管部門能對渣土運輸車輛運輸軌跡進行全方位監控,有效遏制和打擊了渣土亂傾亂倒的問題。截至4月底,環衛部門今年累計查處帶泥上路等污染60余起。同時,環衛部門已決定在市區內工地設置監控探頭,對工地出口是否硬化、有無帶泥上路等進行視頻監控,從硬件上加強工地運土管理。目前,工地安裝監控探頭工作已展開。“我們計劃首批安裝工地100個。”市環衛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我市已公布建筑工地揚塵排污費征收標準,揚塵排污費的征收進入工地申報階段。依照有關規定,揚塵收費,根據建筑面積、施工期和采取的揚塵污染控制措施,按基本排放量和可控排放量分別計算。基本排放量是指在施工過程中不可控制排放量。可控排放量是指通過采取各種防塵控制措施,能夠降低或減少揚塵排放量。環保部門規定的覆蓋、綠化、灑水、沖洗車輛和圍擋等措施中,如果工地全部達標,則在計算收費時可控排放量為0。但如果這5項防護措施有缺位,則根據相應的計算系數計算可控排放量收費。“比如一幢5萬平米左右的樓房建筑工地,如果施工工地按要求環保措施達標,其排污費可降低一半多。”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運用經濟杠桿,將充分調動施工單位環境治理的積極性。”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