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11日在內羅畢表示,中國通過自身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已經認識到正確的經濟政策就是正確的環境政策,中國將以開放的姿態同全球各國共享綠色經濟發展經驗及技術,在推進中國綠色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簡稱環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邀請,周生賢當天在內羅畢環境署總部發表題為《加強國際環境合作 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主旨演講。他在演講中說,當今時代的發展必須要改變思路,把環境保護當做發展道路,當做經濟結構,當做消費模式來對待。他表示,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初期,聯合國環境署就提出“全球綠色新政”的理念和內涵,金融危機實際上為國際社會提供了轉變發展方式、化危為機的機會。
他強調,中國政府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可持續發展、促進綠色發展方面是一貫的,是與國際綠色發展、綠色經濟的潮流同步的。中國歡迎擁有先進環保技術的國家到中國投資環境產業,中國擁有廣大的潛力市場,這必將是雙贏的。
周生賢說,發展綠色經濟是提高中國競爭力與拓展發展新空間的戰略選擇,中國將致力于探索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路,推進環保事業和綠色經濟發展,把結構減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強化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把環境保護的要求全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中。
周生賢表示,推動綠色經濟發展還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對此,他向各國環保領域同行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發展綠色經濟應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堅決反對和抵制包括綠色貿易壁壘在內的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二是發展綠色經濟應尊重各國國情,不應也難以制定一個各國普適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途徑和標準;三是發展綠色經濟應加強國際合作,把全球綠色經濟持續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當天在演講活動中說,環境署感謝中國環境保護部對“綠色經濟”倡議的積極支持和參與,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在環保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領域也取得了令人欽佩的進步。他表示,希望雙方今后進一步加強溝通和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共享環保工作經驗,不斷推動新世紀人類環保事業的發展。
肯尼亞、韓國、埃及、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國家駐環境署代表還就中國綠色發展成果及發展中國家如何獲得綠色資金與技術支持等問題與周生賢進行了交流。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