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廣州3月28日電 記者張翼鵬報道:即將在4月中旬召開的第九十五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完善新館硬件設施的同時,安全應急指揮部已經開始運作,13個應急預案即將投入實操預演。由于防范早、措施得力,廣交會歷時47年、舉辦了94屆,從未發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中國第一展”的品牌因為有了安全保障而更加奪目。
廣交會的安全管理難度相當大。以2003年秋第九十四屆廣交會為例,短短一個月內,36萬平方米的展場內云集了1萬多家參展企業、20多萬名參展工作人員和來自世界各地的15萬名采購商,館內每天人流高峰達10萬人左右。廣交會不僅牽動著中國的出口成交,而且關系到國家的國際形象。商務部、廣東省、廣州市,都把確保每屆廣交會的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經過幾十年的運作,廣交會已經在制度上和操作上摸索出了一整套較為成熟的方法。
從制度保障上,廣交會的安全鏈條“一環扣一環”,防范了每一個可能預見的漏洞。三級負責體制編織了一個幾乎密不透風的責任網:大會主持工作的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并指定一名副秘書長專門具體分管;廣州市公安、消防、武警等多個部門的負責人參與組成“保衛辦公室”,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各參展商會、交易團設專職保衛干部組成基層骨干隊伍配合落實。閉會期間,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仍然有常設的保衛機構在運作。這其中,每一級、每一個崗位分工細致,職責明確。同時,凡涉及安全的工作不分巨細,全部形成規章,編入《參展手冊》,發送到每個參展企業,使之有章可循。從布展施工到撤展管理,從展館防火到用電安全,從安全檢查、應急預案實施到違章處罰,企業都明明白白,各項防范責任清清楚楚。
為確保安全,廣交會舍得大投入,“花錢買平安”。近幾年,他們為改善硬件投入超過3000多萬元,流花路展館治安、消防的監控系統、噴淋系統、安全檢查設施進行了多次更新。4月份將啟用的琶洲新館的安全防范設施標準更高,科技含量完全達到國際一流展會的水平。應急指揮部下設防爆、防火、警戒等7個小組,13個預案做好了充分準備。在新一屆廣交會晉升世界第三大展會而備受關注之時,廣交會的安全工作也邁上了新臺階。
提前防范 制度保障(編后)
廣交會的安全工作難度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展會規模不斷擴大,人流貨流高度密集,參展企業五湖四海……然而廣交會卻創下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安全口碑。
廣交會的安全工作好在哪兒?最重要的,就在于用制度建設保障安全措施的執行和切實到位。這種制度保證上到領導、下至員工,把地方政府、參展團體和廠商等都納入到嚴格的責任體系中。
最近一段時期,公眾場所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廣交會也是一個公眾場所,而且是一個持續時間較長的公眾場所。每一屆都要做到在連續十幾、二十天時間內安全有保障,確實很不易。因此,幾十年來,廣交會總結出的一整套安全管理的規范也就更有借鑒意義。廣交會從布展施工到撤展管理,從展館防火到用電安全,從安全檢查、應急預案實施到違章處罰,都有章可循。他們的經驗說明,公眾場所安全管理是一門學問,只要認真加以研究,就能提前防范,訂出切實可行的制度,確保安全工作落到實處。
《人民日報》 (2004年03月29日 第二版)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