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澄江潭鎮鎮政府礦山管理站副站長陳字謙介紹,初步原因是因為兩名礦工在井下作業時違規操作:私自開采已廢棄了兩年的一巷道內的煤層所致。
煤層突然垮塌
據鎮政府礦山管理站副站長陳字謙描述,煤層垮塌的過程是這樣的。
昨日下午5時20分左右,大工黃征根和符欽魚正在工作面上施工,工作面離礦井出口約500米,黃征根看見工作面旁邊的廢巷道有一大片的煤層還可以開采,便動起了手中的鏟子,但沒想到還沒挖幾鏟,煤層就突然垮塌下來,首先是煤灰淹沒了雙腿,接著就是大塊的煤塊朝身體上砸了下來,兩人當場被煤層淹沒。煤層垮塌的半徑達3米左右。
陳子謙說他的這番描述的根據是當營救人員找到礦工黃征根之后才了解到的情況,“他當時就這樣和營救人員說的”。
據陳子謙介紹,黃征根和符欽魚所開采的煤層“本來是2002年就已經廢棄不準再開采的廢巷道”,且在這有巷道邊“明文標出了警示牌”,據他分析,兩名礦工可能是貪圖工作輕送而“私自開采了這一明文不準再開采的煤巷道”。
陳子謙還分析道,由于“廢巷道煤壁缺少必要的木欄保護,因此才釀成此次事故。”
澄江潭鎮黨委書記熊清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煤礦開工于1998年,是一家私營煤礦,但“各項手續十分齊全”,年產煤量在3萬噸左右,礦主名叫歐陽叢飛。
據其稱,該鎮礦山管理局且每個月對其進行兩次安全檢查,并且每兩個月和其它煤礦一起進行一次交叉安全檢查。
熊清溪強調,如果不是礦工私自開采違規操作,“不可能釀成此次事故”。
另一個信息是,當時事發時,還有兩名運煤的小工在事故發生地,但面對記者采訪這兩名小工的要求,陳子謙表示“現在不知道跑到那里去了。”礦上的另一名不肯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則表示:“已經回家去了”。
搶救
據陳子謙稱,在事故發生之后,鎮政府和礦山方面就立即組織營救,一共組織了140人的搶救隊伍。
“但由于工作面比較狹小,只能容納40個人。”陳子謙稱,“因此我們每次只能下去40個人對營救沒困礦工,剩下的100人在礦井上面等待接下一班。”隨著營救行動的開展,好消息傳來。
晚上8時多,營救人員通過挖掘垮塌下來的煤層后,在離礦井507米深處找到了黃征根,據參與營救的礦工陶金發(音)介紹,黃征根“當時還是很清醒”,并向營救人員說出了事故發生了大致原因。這一原因和陳子謙所描述的情況完全相同。
但由于垮塌下來的煤層大部分沒煤塊的原因,因此,救援工作陷入了困境,到昨晚11時39分記者發稿時為止,黃征根還是沒能被救援人員營救出來,“他還是被困在一大堆煤塊之中。”陶金發說。
另一名被困礦工符欽魚則仍然毫無消息,據陳子謙介紹,由于營救黃征根過程出現了阻力,因此,營救符欽魚“還要等到把困住黃征根的煤塊清理之后才能進行。”
到記者發稿時為止,仍有40名礦工在井下進行援救兩名礦工的行動。
“他死命地朝我們喊道‘救命’”
“他死命地朝我們喊道‘救命’。”
陶金發(音)是參與營救的第一批礦工,昨天晚上11時他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臉上還是寫滿了恐懼和無奈的神情:“但近在咫尺,我們卻沒有辦法立即把他救出來。”
“我見到他時,他正被煤塊圍著,只露出了個頭,但神智哈是很清醒的,除了喊救命外,還向我們描述了事故發生時的情況。”陶金發說。
他還告訴記者,盡管自己和黃征根不是一個工作面上的,但平常還是比較熟悉,據他稱,黃征根今年40出頭,符欽魚則只有30來歲。
“兩個人的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不知道他們家人現在知不知道這個消息。”陶金發(音)說。
新報記者韓彬,首席記者譚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