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二日電(記者趙勝玉) 國家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日前在全國水庫安全度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今年水庫防汛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據統計,全國病險水庫有約三萬座,占水庫總數的百分之三十六,其中大中型水庫的病險率接近百分之三十,小型水庫的病險率更高。汪恕誠說,這些病險水庫,尤其是小型水庫絕大部分興建于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受當時社會、經濟、技術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工程存在著先天不足、后天失修、病險嚴重等問題。主要表現為:水庫大壩防洪能力低;水庫抗震標準不夠;白蟻危害嚴重;壩體存在安全隱患;水庫泄洪能力不足,溢洪道、泄洪涵閘沖刷嚴重,閘門與啟閉機不配套、設備陳舊、老化銹蝕;水庫管理設施簡陋陳舊,缺少甚至根本沒有觀測設備等。汪恕誠說,長期以來,這些病險水庫不但難以發揮防洪減災效益,工程本身已成為安全度汛的薄弱環節和心腹之患,是造成水庫防汛工作任務艱巨的客觀原因。
水利部提供的數據顯示,自一九五四年有垮壩統計資料以來至二00三年底,全國累計垮壩三千四百八十四座,年均垮壩近七十座。其中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水庫垮壩數量最多,年均垮壩二百零四座;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垮壩數量最少,年均垮壩十八座,其中二00一年和二00三年每年垮壩水庫都為四座。
汪恕誠說,在造成水庫垮壩的各種因素中,自然因素是一方面,防汛準備不足、麻痹大意、管理混亂、不能科學合理調度洪水等人為的原因都有可能導致水庫嚴重災害性事故的發生。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庫垮壩帶來的毀滅性災害損失將是巨大的。
據介紹,今年的氣象預測形勢不容樂觀。據氣象部門預測,汛期中國可能出現南北兩支多雨帶。北方多雨帶位于東北地區南部、華北北部和西部、黃河上中游大部至新疆北部等地區,其中內蒙古中部和河套地區及新疆北部的部分地區偏多二至四成;南方大部分地區降雨比去年增多,多雨帶位于江南南部至華南東部,其中廣東東部偏多二至三成。此外,長江中游沿江和青藏高原東南部地區也可能較常年偏多。由于影響天氣的因素很多,對水庫安全度汛威脅最大的局部強暴雨常常發生但又難以預報。根據以往的經驗,預報降雨偏少的地區仍有可能發生大的洪澇災害。據統計,已多年沒來大水的海河、黃河流域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在增加。汪恕誠強調,各地要高度重視,切不可心存僥幸。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