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噸氣罐泄漏 萬余群眾緊急疏散
事發天平架公交樞紐站內LPG加氣站,3名老年人吸入過量液化石油氣暈倒送院,車站暫停使用,初步懷疑氣罐閥門存在質量問題
提要:險!
昨天凌晨4時30分許,天平架公交樞紐站內的液化石油氣(LPG)加氣站處,埋藏在地下的兩個15噸的氣罐突然發生泄漏,白色霧狀的氣體向外狂噴,附近200平方米內很快布滿了一片一米多高的迷迷朦朦的氣霧,“當時如果有一點火星導致爆炸,整個天平架可能會毀于一旦”。危急時分,廣州特勤隊的兩名消防員奮不顧身,10分鐘內及時搶險關閉閥門,三個半小時后險情宣告解除。但直至昨天下午2時,公交樞紐站仍處于封閉狀態。
事故發生后,周邊萬余名群眾被緊急疏散,3名老年人則因吸入過量的液化石油氣暈倒送院,所幸無人死亡。煤氣公司檢測結果表明,事故原因是氣罐閥門里面的圓球承受不了罐內壓力所致,目前初步懷疑閥門存在質量問題。目前,天河區政府已成立調查組徹查此事故。
現場:18輛消防車加氣站緊張奮戰
昨天凌晨5時30分,天剛蒙蒙亮,天平架公交樞紐站及周邊區域卻是一派令人窒息的緊張氣象。記者在現場看到,10輛水罐車、3輛多功能車、2輛照明車及3輛防化車共計18臺消防車停在公交總站內及外面的興華路邊,至少30名消防人員身穿防化服、頭戴防毒面具,正勇猛地奮戰在搶險的第一線。此時,空氣中仍不時地飄來一股淡淡的液化石油氣味。
天平架公交樞紐站的出入口已經被層層封鎖,警察和保安人員嚴陣以待,禁止無關人員出入,兩輛醫院的救護車也停在馬路邊候命。為了防止意外發生,廣州大道轉入興華路及沙太路轉入興華路的兩處路口均已實行交通管制,直到昨天上午7時交通才恢復正常。記者昨天下午1時分離開時,該站封鎖仍未解除。
男男女女數百人衣裳不整地站在馬路邊,茫然地望著封鎖線內的家園,驚懼與焦急的表情不時地在臉上交錯變換著。他們都是住在事發地點附近的居民,由于當時情勢十分危急,大部分群眾都來不及帶上貴重物品,從床上爬起后穿上拖鞋就徑直往樓下跑。
事發:200平方內瞬間布滿白色氣霧
據悉,事發當時,一輛從番禺恒利碼頭開來的車牌號為粵A-Q4983的油罐車正在液化石油氣加氣站內充氣,不料氣罐內突然傳出“砰”的一聲悶響,白色的氣霧便迅猛地往上噴,受驚的司機當場嚇得逃離現場,但事后其并沒有報警,也沒有將危險情況及時告知附近居民。
事發地點東西兩側共有6棟宿舍樓,是廣州一些汽車公司的職工宿舍,最早發現情況有異的是住在3號樓的李阿姨。昨天凌晨4時30分,李阿姨剛準備好女兒即將拿到市場上賣的早餐時,突然聽到氣罐泄漏時發出的那聲悶響,接著“哧哧”之聲不絕于耳,打開窗戶,一股濃濃的刺激性氣味撲鼻而來,眼前的景象卻讓年過五旬的她驚呆了:白色的氣體從氣罐里面直沖而出,轉瞬間就將附近區域的地面籠罩住。驚慌的李阿姨趕緊大聲叫喊,通知樓內居民緊急撤離。
“逃命的時候,氣霧越來越大,后來竟致使附近200平方米范圍內變成一片白蒙蒙,很像電影里的鏡頭,給人的感覺好像在云里”,住在2號樓的黃先生如是說。昨天凌晨4時50分他逃出危險區域時,加氣站內的白色氣霧團已經齊胸,而同住一棟樓的黃先生4時35分經過時,白色氣霧團的高度僅到膝蓋。
逃生:毛巾捂鼻慌亂擁擠中沖出狹窄小道
幾乎每位接受采訪的居民都用“驚懼”來形容當時的心情,而逃生的過程則充滿了慌亂。住在2號樓2樓的朱女士睡夢中被樓下急促的呼叫聲驚醒,細聽之下發覺有人正在大喊“漏氣啦,大家快跑啊”,開窗查看,那團可怖的白色氣霧就在眼前。此時,樓道上已經陸續傳來雜亂的腳步聲,一眾鄰居正急于奔命,朱女士趕緊叫醒家人,一個勁地往外跑,身上僅穿著一件睡衣,連外衣都來不及披上。同樣住在2號樓的鄧阿姨同樣被驚醒,逃生時連眼鏡都沒來得及戴上,而家住3號樓的譚先生更是急得連自家大門都忘了隨手關上。
由于事發突然,不少群眾都沒能隨身帶上貴重物品,但很多人的肩頭卻搭著一條毛巾。“那是逃生時用的,如果不是用毛巾捂住鼻子,帶有很強刺激性的氣味早就讓我們倒下了”,住在3號樓的張先生稱,突如其來的事故在一瞬間的確讓人懼怕,但由于刺鼻氣味很濃,大家都擔心受傷害,不約而同地都想起了用毛巾捂鼻逃生的辦法來。
記者在現場看到,職工宿舍通往外面興華路的路口之間是一條十分狹窄的石板小道,長約40米,寬卻不到2米。多名群眾表示,由于逃生人數眾多而時段相對集中,當時小道里顯得非常擁擠和慌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眾人撤離危險區域的速度,“好在沒發生意外,否則必將有人不能及時逃生”。
搶險:兩名消防員奮不顧身關閉閥門
事故發生后,有群眾趕緊打電話報警。昨天凌晨5時07分接警后,消防部門先后緊急出動7個中隊共計18輛消防車到場,此時油罐車仍停留在氣罐旁邊,司機卻不知所蹤。
據了解,加氣站的兩個油罐各有15噸液化石油氣。經現場勘察,泄漏點就在油罐車到氣罐中轉站之間的導氣管結合處,白色霧狀氣體正“哧哧”往上噴射,直達氣罐上方約7米高的雨棚,氣罐表面則早已結成一塊35厘米高、面積約為8平方米的大冰塊,情勢十分危險,“液化石油氣的爆炸威力是非常大的,當時如果有一點火星,30噸液化石油氣爆炸起來,整個天平架可能都要毀于一旦”。
危急時刻,廣州特勤隊的兩名消防人員奮不顧身地搶上前去,經過一番努力,10分鐘內及時關閉閥門阻止了氣體外泄,現場一度十分緊張的場面得以緩和。隨后,消防員用水槍朝事發地點噴射,稀釋空氣中液化石油氣的濃度,到昨天上午8時,險情宣告解除。
受傷:3名老年人吸入過量氣體昏倒
突如其來的事故讓周邊的居民緊急逃生,消防人員和警察趕到后及時進行了疏散工作,據悉,事故中萬余名群眾被緊急疏散。與此同時,消防人員還上樓幫助行動不便的年老居民撤離現場,住在2號樓7樓的70多歲的曾伯就是在消防人員的背負下撤離的。
由于救援及時,這起液化石油氣泄漏事故沒有造成人員死亡,但住在旁邊的3名上了年紀的老者卻因吸入過量的刺激性氣體而當場昏迷,被等候在場的救護車送院救治。記者了解到,其中兩名老人躺在屋中未被及時發現而“中招”,而家住3號樓302房的劉阿姨本已在兒子的攙扶下來到興華路邊,親情難舍的她卻因沒有見到住在2號樓的女兒撤離危險區域而不肯離去,結果氣體撲鼻昏倒在地。
目前,3名昏迷者均沒有生命危險。
影響:公交樞紐站暫停使用
險情是解除了,但已泄漏出來的大量液化氣仍在公交樞紐站內徘徊。為防止火花產生意外,公交樞紐站一直處于封閉狀態。停靠站內的上百輛公交車和汽車禁止啟動,外來汽車也不得駛入。
據了解,天平架公交樞紐站可容納14條線路,同時停靠車輛42臺,日發車2520次,日旅客吞吐量13萬人次。車站的暫時造成當地市民乘車難,引發站前秩序混亂。
事發后,車站立即調整車輛停靠位置,85、51、11等公交線路改在車站門前候車,32等公交線路改在伍仙橋、沙和路。由于車站附近未張貼臨時乘車通告,眾多乘客在車站不知所措。現場只有幾名工作人員負責指引,與前來詢問的眾多乘客相比,人手遠遠不夠。站前秩序一片混亂,一名中年男子趁一名中年婦女不備,搶走對方錢包后逃竄。直至昨天下午2時,天平架公交樞紐站仍未恢復使用。
原因:初步懷疑閥門存在質量問題
記者在現場看到,汽車公司的職工宿舍與加氣站相距并不遠,根據群眾此前測量的結果,最近的2號樓距氣罐僅有6.8米。按照居民的說法,由于距離過近,自3個月前加氣站投入使用以來,居民們一直都是憂心忡忡,“對我們來說,那無異于一顆定時炸彈,如今果真爆炸了”。
就此問題,居民們曾多次找到站場方面協商,均未得到滿意的結果。今年62歲的退休職工陳國韶說,8月18日,居民代表曾就此一事與戰場方面在天平架居委會協商,站場的田經理在談到安全問題時還十分肯定地給出答復,稱“經過專家鑒定,加氣站是百分之百的安全”,不想事隔幾天就發生了泄漏事故。
據悉,事故原因為地下管道閥門泄漏。煤氣公司技術人員檢測結果表明,閥門里面的圓球承受不了起罐的壓力導致了泄漏,目前初步懷疑是閥門質量存在質量問題。
政府:成立調查組徹查事故
事發后,天河區相關部門立刻趕到現場,事故得到控制后,立即與受影響市民代表召開座談會。
市民代表提出加氣站不符合安全標準,天河區公安分局防火科民警稱曾多次接到有關加氣站安全的投訴,但加氣站設立區一級政府是無權審批,也無權干涉,這是由市一級相關部門檢查、評估后同意設立的。隨即代表要求批準設立加氣站的相關部門到會說明加氣站安全狀況及同時設立的理由,但直至座談會結束,相關部門仍未到場。
市民代表要求加氣體站說明泄漏液化氣的總量。多名代表稱,從經驗上判斷,此次液化氣泄漏至少有20噸。而加氣站所屬公司負責人陳先生稱,泄漏液化氣只有2立方米。
天河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在座談會上表示,他們將立即召集相關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將對事故的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作出處理。目前先對泄漏氣罐進行封存,在調查結論出來之前,加氣站暫停營業。至于加氣站是否符合安全規定,政府將組織相關專家、職能部門進行安全評估,如果不符合安全規定,將對加氣站拆除。對于此次事故造成的損失,加氣站所屬公司立即開展賠償工作。
記者調查:加氣站存在安全隱患
加氣站所屬公司負責人陳先生在座談會上稱,LPG燃料揮發后的氣體比空氣重,為空氣的1.5至2倍,容易停滯集聚在地面的空隙、管道、下水道等低洼處,不易被風吹散,通常需要噴水攪動液化氣,讓其迅速散發出去。市民代表隨即提出質疑,既然噴水是排除險情的辦法,為何到目前為止,加氣站未安裝噴水設備?與會的政府部門認為,這是一個安全隱患,加氣站應予以整改。
昨天上午,記者采訪了加氣站的多名工作人員,他們稱由公司招入后就直接上崗了,未接受特殊的安全培訓。一些工作人員認為,加氣站設備先進,其中部分設備他們也不會操作。當記者問及加氣站是否安全時,工作人員稱,操作難免失誤,誰也不敢保證安全。而國家規定加氣站的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的培訓,熟練掌握崗位技能和工藝操作要求,具備處置應急突發事故的能力。 (來源:南方都市報)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