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煙冒出化工廠庫房窗戶,消防隊員緊急行動。本報記者鞠芝勤馮超攝
本報訊(記者 馮超 鞠芝勤 )昨天中午12時許,渝北洛磧川慶化工廠總庫房失火,180噸六-硝(化學物品)陰燃。10輛消防車載著近200名消防官兵趕往現場排險,歷經1個多小時努力,終于成功。
此事件造成3人中毒(已入院治療)。截至昨日下午5時,洛磧川慶化工廠附近四個社的600余居民已全部安全疏散。化工廠突然“砰砰砰”
據目擊者李老太介紹,她家就住在化工廠的下面,12點左右,她正在家里做飯,突然聽到化工廠里傳出爆炸聲,而且一直“砰!砰!砰”的響個不停。“化工廠出事了!”李老太趕緊喊家里人快逃。
“從屋頭跑出來,我就看到化工廠上空已經被一片黃中透紅的煙子蓋住了。”李老太告訴記者,那煙看上去厚得像一面墻,黃中帶紅,紅中帶黃的,十分詭異。沒幾分鐘,黃紅色的煙就變成了黑煙。“這個時候,爆炸聲更密集了。”李老太說。
消防成功排險情
事發不久后,消防特勤大隊、44中隊、長壽消防隊10余輛消防車趕到了現場。昨日,記者在災險現場的空氣中聞到了一股酸酸的刺鼻氣味。
“是六-硝!”負責偵查情況的特勤大隊消防隊員帶著呼吸面具進入了燃燒中的廠房。
“里面的六-硝都用鐵桶裝著,大概有好幾百桶。”一位進入庫房偵查的消防隊員告訴記者,爆炸聲是燃燒中的六-硝沖破桶蓋發出的聲音。
由于六-硝只能用水撲滅,200消防隊員,架起水槍,瞄準起火倉庫進行“攻擊”。1個多小時后,火勢得以控制,化工廠上空的黑煙也越來越薄。這時,一隊消防官兵沖進火場,他們在撲滅余火的同時,還搶出了數十桶未遇險的六-硝。
環境后果仍待調查
大火撲滅后,化工廠一位工作人員痛心地說:“好幾百萬呀!一把火都燒啦!”
從消防傳出的消息證實,這次火災,共燒掉了180多噸六-硝。廠里的工作人員說,按現在的市場價,每噸六-硝的價格在2萬元左右,180多噸就是360萬元燒沒了。
昨日下午,渝北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廠里的主要負責人、市環境、疾控部門工作人員都趕到現場。但他們僅向在場記者透露,起火原因初步判斷為摩擦起火。至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摩擦,幾個部門和廠里的負責人表示,正在調查。
對于當地居民關心的失火是否會造成環境污染、黑煙是否會造成中毒后的遺留疾病等問題,相關部門表示,一切都要等到調查結束后才能公布。
“跑著跑著就熏倒了”
一位中毒者昨講述驚魂一幕
本報訊(記者馮超鞠芝勤)“我是被警車送到醫院來的,當時我已經倒在地上了。”昨天,在洛磧中心醫院,疏散時中毒的青木二社的村民王正明躺在病床上,向記者講述了她的驚險遭遇。
疏散途中昏倒
“12點剛過,我們就接到鎮上的電話,要求大家馬上疏散,說是化工廠出事了。”王正明說,當時她先走,丈夫告訴她,要往山上跑。
“但一出門,就看到廠那邊一片黑煙蓋了過來。”王正明說,很快地,黑煙就把青木二社整個籠罩了,大家都沒跑得贏。“我在路上跑著跑著,就不行了,然后倒在了地上。”王正明說,醒來時才發現自己已躺在了醫院,全身都是麻的,而且不停的抽筋。
“醫院里的醫生告訴我,是一輛警車把我送到醫院來的。”王正明告訴記者,不曉得是哪個好民警救了自己。
黑煙中救出母子倆
王正明的丈夫郝永康,比妻子晚出門。昨天,在醫院里,郝永康告訴記者,他收拾了一下就出門,一出門看到四周都是黑煙,而且呼吸很困難。“鄰居家一個年輕女子抱著娃兒剛出門,就是一陣猛咳。”
“我看到那個小娃兒‘哇’一下就哭出來了。”老郝說,自己有個三輪摩托車,于是就搭上這母子倆往山上跑。
“不過那個娃兒還是出現了癥狀,咳個不停。”老郝說,那個娃娃就住在隔壁的病房里。來到隔壁病房,一個小孩正在輸液,已經睡著了。孩子的母親坐在旁邊,她告訴記者,孩子今年只有兩歲,叫徐偉全,“娃兒本來就有氣管炎,在黑煙里呆了這么久,肯定出毛病。”
醫院搶救
負責給3位中毒者治療的蔣醫生告訴記者,這三人的癥狀都一樣:口干、口渴、四肢無力、麻木、咽部發癢。
“現在,我們已經給這些中毒者用了常用的解毒藥,但仍然要在醫院觀察,以防止慢性中毒。”蔣醫生說,以前很多中毒者都是返回家里后,發現不適,獨自吃藥不見好轉,又到醫院來,“這很危險,希望青木二社凡有上述不適癥狀的居民盡快到醫院進行治療。”
排水口附近長江染紅了
本報訊(記者馮超鞠芝勤)昨天,在化工廠門口,當地一位疏散出來的居民張姐告訴記者:“快到江邊去看看,化工廠在那里有個排污口,現在排污口附近的江面都是紅色的了!”
跟著張姐,穿過一片包谷地,記者來到了那個江邊。記者在現場看到,確實有一個排污渠,上接化工廠失火倉庫附近,下連長江。排污渠里,深紅色的水正嘩嘩地不停流入長江。排污渠附近的江面,已被染紅大半。在紅色江面的周圍,還不停有水泡冒起。
記者注意到,在排污渠附近的土地上,種著包谷、豇豆、紅苕等作物。但與其它土地上綠油油一片的景象不同,這里的作物都已變黃或枯死了。問起原因,一位居民告訴記者,這個排污渠有時排出的液體很臭,周圍的作物是被“熏”死的。而另一位過路的居民也向記者證實,這條路平時少有人走,因為氣味太熏人了,大家回家都在公路上打摩的。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甘肅11個礦井存在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