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呼和浩特9月23日電(記者張璽)在強大攻勢下,小煤礦正在逐步關閉。但能否跳出“礦難頻發—整頓—反彈—礦難再頻發”的怪圈?有內業人士坦言相告:沒有“疏通能力”的人開不了礦,能開礦的人都不簡單。能否關了不開?只能拭目以待。
記者今天從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局獲悉,到2005年年底之前,內蒙古將關閉149處小煤礦。然而,業內人士認為,煤礦的安全生產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內蒙古煤礦安全監察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說,要想跳出反彈怪圈,關鍵是沖破縱橫交錯的利益之網。
今年7月,內蒙古清水河縣的一名小礦主,由于和基層干部在“合辦”煤礦過程中被排擠“出局”,揭發出鄉領導包庇事故、逼迫礦主讓出煤礦的黑幕,當地輿論一時嘩然。鄂爾多斯市的一位煤礦主說,“沒有較強‘疏通能力’的人開不了礦,也辦不好礦。”他說,當地的一些黨政領導以及國土、煤炭、煤監、工商、稅務等諸多部門的一些“實權人物”,都得去“疏通”。
記者查閱內蒙古煤礦安全監察部門的相關資料發現,近年來,幾乎每年都要采勸重要行動”清理整頓小煤礦,所發相關文件、通知不勝枚舉,許多小煤礦在發生事故前都有若干停產整頓通知書、現場處理決定書,但“停產”的煤礦卻“又出事了”。
內蒙古社科院經濟所的一位專家認為,禁而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有的是出于稅收考慮的地方保護,有的是關系到一些官員的個人利益。“這張利益之網處于地下狀態,不出事是發現不了的,尤其在煤炭市場趨熱的刺激下,這張網會越結越大,越結越牢。”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平遙古城墻再次發生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