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5年底,全國已經有200多個城市對燃放煙花爆竹放開了限制,有的是全部放開,有的是有條件限制燃放。在31個省會城市中,已經有8個城市完全放開,有15個是有條件限制燃放,還有8個省會城市禁止燃放。
馬上就要過春節了,在爆竹聲中人們圖的是喜慶吉祥,可是如果放的是劣質煙花爆竹的話,它就相當于一顆隱形炸彈,會直接威脅到人的生命。
最近國家質檢總局對煙花爆竹進行了監督抽查,產品抽樣合格率為57.2%,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引信過短或者過長,使用違禁藥物氯酸鉀。
案例
引信短剛點燃就爆炸
2006年1月2日晚8時30分左右,北京市通州區管先生和幾個朋友為了慶祝新年的到來,一起到通州區潮白河大堤燃放剛買來的煙花,“他點燃的時候剛要走的時候就爆炸了。”朋友稱,本來是慶祝節日,沒有想到禮花彈竟奪去了管的生命。
晚10時,管被送到北京市通州區263醫院。臨床部急診科醫生李學斌稱,當時患者左側上肢的多發性開放性骨折,左側胸臂有塌陷,左腋下發現有20x20左右的洞狀傷口,當時來的時候,呼吸、心跳、血壓都沒有了,意識也喪失了。
經仔細勘察后認定,這起悲劇是由于禮花彈的引信引燃時間過短造成的。正常應該是3到4秒的延時時間,但這個禮花彈點著后不到1秒鐘,直接在手里就發生了爆炸。
黑名單
萍鄉市蓮花塘煙花廠
對全國煙花爆竹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的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發現存在低炸、炸筒、倒筒和引信不合格致命缺陷的名單中都出現了產自江西萍鄉市的蓮花塘煙花廠的產品。
蓮花塘煙花廠所在的江西省萍鄉市和被譽為中國花炮之鄉的湖南瀏陽市交界,這兩個地區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煙花爆竹的集中生產區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0%左右。蓮花塘煙花廠建在一個山坡上,廠區面積在50畝左右,每年的煙花產量超過2000萬頭。這家企業手續齊全,還有當地檢測中心出示的檢驗報告。
生產
工人是質量惟一把關人
蓮花塘煙花廠廠長梁國濤稱,他們的產品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的,引信的質量沒有問題。但是在引信安裝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安裝引信顯得很隨意,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剪切引信都是手工操作,長短是由各個工人自己控制。
在炮筒生產車間記者發現,剛加工出來的炮筒形狀并不一樣,有的是圓筒型的,有的形狀卻很不規則,專家經過鑒定后確認,該廠用的紙張加工出來的炮筒強度很難達到標準要求。
同時,記者在車間里既沒有看到檢測設備,也看不到專門的檢測人員。這就意味著從事生產的工人就是產品質量的惟一把關人。記者對廠里的工人調查后發現,他們大部分都是附近的村民,并沒有經過安全生產操作的培訓。
炸藥
使用明令禁止的炸響劑
按規定,煙花爆竹使用的炸響劑是高氯酸鉀,但廠里的負責人透露,他們使用的炸響劑是一種爆炸威力更強的火藥。在廠里的原料倉庫里,記者終于找到了答案,包裝上標明是氯酸鉀。
工業氯酸鉀是一種敏感度很高的炸響劑,有的時候甚至在日光的照射下都會自爆,在最近幾年,由于煙花爆竹引發的重大安全事故當中,有70%就是因為氯酸鉀爆炸引起的,所以國家明令禁止在煙花爆竹中使用氯酸鉀。
秘密
生產成本可降低一半
但是記者在進一步的調查中發現,這些煙花爆竹企業沒有使用國家規定的炸響劑代替氯酸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技術問題。
一位在煙花廠工作了近20年的工程師毛先東說出了其中的奧秘:用氯酸鉀而不用高氯酸鉀,不是技術上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成本的問題。因為使用高氯酸鉀的成本比使用氯酸鉀高了一倍。高氯酸鉀的價錢是8000元一噸左右,氯酸鉀才4000元左右。
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
專家支招
直徑小于筒長3倍合格
全國煙花爆竹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工程師劉寧:合格產品的筒體長度小于直徑的3倍,筒體強度很高;而不合格的產品筒體的長度遠遠大于它直徑的3倍,燃放的時候,容易產生傾斜,同時筒體很薄很軟,在燃放的時候容易炸裂。
劣質煙花爆竹的特征
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低炸、炸筒、倒筒屬于致命缺陷,在煙花燃放過程中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
炸筒,是指煙花燃放時筒體炸裂,并伴有爆音的現象。
低炸,是指升空類煙花燃放時距離地面不超過3米就發生爆炸。
倒筒,是指立于地面燃放的煙花,在燃燒過程中突然倒在地面,同時還有明火向外噴射的現象,主要是由于炸筒引起。
而引信被稱為煙花爆竹燃放者的“生命安全線”,合格的引信能夠保證燃放者在引爆前跑出危險區域。不過,引信引燃時間也不是越長越好。國家標準規定,引信的引燃時間必須在3秒以上,引信引燃時間不得超過15秒。過長會誤導人們以為沒點燃,又跑過去看時就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