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公共安全專項督察行動2月26日結束。3個月來,公安部派出31個督察組,對全國交通、消防、治安情況明察暗訪,鏟除了一批存在多年的痼疾頑癥,近萬處安全隱患得到整改,重特大事故多發勢頭得以遏制。然而,公安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公共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全國督察,隱患驚人
2005年入冬以來,接連發生的特大安全事故震驚全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12月初,公安部黨委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次規模空前的公共安全專項督察行動,以遏制重特大事故多發勢頭。
12月7日,公安部消防局局長郭鐵男帶隊到福建暗訪發現,福鼎市閩浙邊貿城存在重大火患;2006年1月上旬,赴云南督察組在途中接連看到3起小型交通事故,盡管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督察組發現其背后隱藏著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問題;治安方面,赴四川督察組在某縣看到,一個存有20噸炸藥和10萬多枚雷管的倉庫,管理員竟然在旁邊吸煙。
公安部專項督察辦公室負責人李世雄說:“我國公共安全隱患存在范圍之廣、埋藏之深、威脅之嚴重,觸目驚心,如果得不到及時整治,勢必釀成更多慘劇。”
多年痼疾,一朝根治
南京的1912街區,人氣幾乎和北京的“三里屯”、上海的“新天地”一樣旺。2005年圣誕節,公安部赴江蘇督察組來到這條酒吧街暗訪,發現約兩萬名消費者正處在嚴重的治安、消防、交通隱患中。聽取督察組匯報后,江蘇省領導表態,堅決支持整改。目前各類隱患已基本消除。
在此次督察的推動下,全國各地一批“老大難”的安全隱患得到整改。武漢漢正街小商品市場、西安李家村服裝市場、蕪湖吉和市場,都對隱患單位或關停拆遷,或綜合改造,從根本上消除了隱患。
隱患面前,利益讓道
當前我國公共安全工作最大的難點是“落實”。如江西上饒寶澤樓市場,7年前就被省政府列為重大火災隱患單位,但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原因在于這里有上千名經營者,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下崗職工,一旦失去店鋪,生計將更加艱難。但督察組認為,生命和利益孰重孰輕,不言而喻。
在公安部督察下,這一次,上饒市黨委、政府痛下決心,組成了100個工作小組,對業主逐戶做工作,對拆除對象充分補償,科學、周密地實施拆遷方案,終于使頑癥得到了徹底解決。
“只要堅持以人為本,把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總能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李世雄說。
正視安全,長存憂患
公安部研究發現,一國人均GDP在1000至4000美元之間時,安全事故處于上升期;到4000美元后,開始下降。而我國正處在事故多發時期。這次督察發現,我國公共安全領域還存在一些深層問題,要想解決,非一次督察所能奏效。
李世雄認為,只要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就必須與各種災害事故作斗爭。要從根本上改善公共安全狀況,需要全社會動員起來,下大決心,投大力量,進行長期艱苦的努力。 據新華社
上一篇:湖南隆回大園礦難已有17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