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6時,省政府召開“全省安全生產工作緊急視頻會議”。針對近期省內外的生產事故,尤其針對“長春天元商廈大火”和“白城華金紙業公司大火”事故,副省長王祖繼傳達了省委書記孫政才、省長王儒林的批示和指示,要求全省安監部門在近期展開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今天(29日)早上,省長要求盡早開會,通報事故情況,所以今天下午召開這次緊急電視電話會議,就是要落實省政府部署。”王祖繼說,事故發生后,省委書記孫政才和省長王儒林分別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
孫政才批示:火災原因要盡快查明,妥善處理善后事宜。要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落實防火責任,查清安全隱患,切實抓好防火等安全工作。
昨日上午,王儒林在省政府常務會議上就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作出五點重要指示:一是要進一步分析安全生產形勢,切實增強安全意識。二是要進一步查找隱患,加大隱患整改力度。三是要明確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四是要加強領導,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五是要盡快召開全省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對全省安全生產工作進行部署。
王祖繼昨日在會上表示,這兩起火災事故的發生給人民群眾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充分暴露出一些生產經營單位安全意識不強、安全管理不嚴格、隱患排查治理不認真、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等突出問題,也反映出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在安全監管、措施落實、監督檢查等方面存在嚴重的薄弱環節,負面影響極大,教訓極為深刻。
“本著誰監管誰負責、誰檢查誰負責、誰審批同意生產營業誰負責的原則,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蓖踝胬^說,全省消防系統要以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三合一”、“多合一”建筑以及關系國計民生等單位為重點,全面排查火災隱患,徹底消除不安全因素,尤其要抓好重大火災隱患的整改治理。對查出的安全隱患,要責令立即整改,要做到責任、資金、措施、物資、預案五落實。
大火全程記錄
3月28日
19時50分
有人發現位于長春市亞泰大街與光復路交會處的天元商廈日雜批發商城二樓有濃煙冒出,并且越來越大,并伴有火苗躥出。
20時11分
長春市消防指揮中心接到市民王珂偉報警。當時,指揮中心迅速調出市區內5個中隊、20臺消防車、108名指戰員趕赴火場。
20時30分
消防戰士開始使用破拆工具對巨型公共牌進行拆除,此時,二樓冒出的濃煙更大了。
20時40分
現場圍觀群眾達到數百人,進行滅火的消防車輛已達20余臺,并采用高空滅火車向二樓起火位置噴水;饒龈浇O立隔離帶,禁止行人進入;饎輳亩䴓侵虚g位置向南蔓延。
21時15分
大量民警趕到現場;饎菀廊皇置土,整個大樓被濃煙籠罩。一組消防隊員轉到起火商廈東側,試圖從一個小門進入起火的二樓進行滅火。
21時45分
二樓起火點火勢稍微減弱;饎菹蚰下,可以明顯看到,黑煙中躥出紅色火苗,二樓南側外圍多處裝飾玻璃燒炸。
22時30分
新文化網論壇網友“迎風一刀斬”首發“光復路天元商廈著大火(圖)”,搶在中新網之前。
22時44分
大火從商廈南側蔓延至北側,并從二樓蔓延至三樓。消防人員使用高架水車控制火勢蔓延,起火位置火勢減小,但明火依然可見。
3月29日
零時40分
由于火勢繼續向商廈北側、南側、東側蔓延,消防戰士對北側一居民樓的居民進行疏散。約一個小時后,40余戶居民全部被疏散至安全地帶。
2時40分
長春市急救中心接到電話,稱有消防戰士受傷。120急救人員迅速趕到,將傷者送到長春市中心醫院治療。
3時
吉林市公安消防支隊6輛消防車和一輛消防指揮車到達現場參與救火。
大火全程記錄
6時
商廈整棟樓全部過火,圍觀者仍在200人以上,多為附近經營業戶及伙計。
9時
上海路東段、陜西路附近實行交通管制,商廈內部出現殘火,火勢逐漸變大,千余人在立交橋上、橋下圍觀。
11時
消防戰士頭戴呼吸器,數次進入商廈內部撲滅著火點。
12時
消防飲食保障車開到現場,為戰斗了10多個小時的消防戰士送來姜湯和午飯。
14時
商廈北側突然傳出“咣、咣”的爆炸聲,隨后,數米長的火焰沖出濃煙向窗口外噴射而出。不久之后,起火房間再次傳出爆炸聲。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撲救,起火房間明火被撲滅。
16時30分
長春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天元商廈火災情況。
17時
火災現場召開臨時作戰方案調整會,高噴消防車、云梯車從商廈不同方向繼續撲滅殘火,各戰斗中隊原陣地繼續作戰。
18時
商廈大火基本被撲滅,但仍不時有濃煙冒出。
19時
總指揮部組織力量全力處置,以防出現大面積陰燃。
21時
商廈后側三樓仍有明火。小型消防車撤離,大型消防車輛繼續滅火,主要任務是澆滅明火、清理暗火。
22時55分
因公外出的長春市公安消防支隊支隊長宋洪峰回到長春,并迅速趕到火災地點,乘云梯消防車查看火情。
23時55分
4個窗口有火點。特勤一中隊趕到,宋洪峰立即指揮展開行動。
3月30日
零時20分
兩輛登高平臺消防車在兩處弱火點同時作業,火勢明顯減小。
1時25分
消防戰士撲滅最后一個著火點。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