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縣峰云礦業公司錳渣庫溢出事故已發生3天了,截至12日下午5點,6名遇難礦工的遺體已全部找到。找到遇難者后,救援人員仍在事故現場工作,對壩體進行緩壓加固,以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出事公司未恢復生產。
峰云礦業公司曾多次被有關部門責令閉庫或停產整頓,但出事的前一秒鐘,工廠的機器仍在轟鳴。花垣縣委縣政府的“情況匯報”中坦承“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存在漏洞”。目前,對于死者家屬的賠償問題尚未開始討論。
6名被埋工人無一人生還
12日上午,峰云礦業公司錳渣溢出事故現場,救援人員還在進行搶險工作和尋找失蹤者。截至發稿時為止,已找到6名遇難者遺體。救援人員稱,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對發生錳渣傾瀉的壩體進行緩壓和加固,以防范次生災害繼續發生。
尋找失蹤者花費了3天時間,是因為現場救援難度很大,溢出的錳渣有400多立方米,錳渣被水稀釋軟化后變得非常粘稠,在清理溢出錳渣的同時還要防止庫內錳渣繼續傾瀉,加之車間內空間狹小,無法使用大型挖掘工具。尋找失蹤者的同時,救援人員駕駛渣土車往錳渣庫南面的庫壩下堆放石料,以防止庫壩再次發生倒塌。
11日晚11點多,工人石維清的遺體被找到,他是第三名被發現的遇難者。記者聯系到了石維清的弟媳龍金全,她在電話里說:“你不要和我講話,我沒心情。”石維清沒能活著出來,這是龍金全不愿面對的事實。龍金全沒有去礦區看石維清的遺體,“還在給他(石維清)洗,從渣滓里出來,一身漆黑的。”龍金全說,還沒有人提起善后賠償的事情,“等礦上的事情處理完了,他們就會處理賠償的事情。我現在回家等消息。”
據了解,事發后,一些出事礦工家屬去礦山尋找,因為現場危險,他們被安排到了附近得賓館等待救援消息。
“死了人,大不了賠幾十萬”
這幾天,陸長生吃完飯就往礦區跑,大門進不去,他就繞小路走到礦區后面,遠遠看救援過程。峰云礦業公司出事,陸長生一點都不吃驚,“我一直在觀察,這家礦的生產和庫壩有問題。”峰云礦業公司成立不久,陸長生就一直在找公司老板的“麻煩”。
2009年5月15日凌晨,花垣縣興銀礦業公司尾礦垮塌,住在山下當地教師周明光、鄧三英夫婦和他們12歲的孫子周鵬遇難,興銀錳業一名姓周的工人借宿在周明光家,也被垮塌的尾礦奪去生命。這件事讓陸長生很緊張,自家后院10多米外就是峰云礦業的庫壩,雖然現在已停用,但陸長生總覺得薄薄的庫壩遲早會危及自己的房子。
“前幾年庫壩垮過一次,沒出事,礦老板用石磚重新砌了一次。”此后,陸長生和村民們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花垣縣安監局要求峰云公司標注庫壩上每一道裂口,并要求他們承諾,一旦出現安全隱患,立即通知村民撤離。
此次事故,雖然沒有影響到山下的村民,但村民們和失蹤者家屬一樣無奈,“礦老板們不怕,以前有礦老板公開說:‘死了人,大不了每人賠幾十萬。’他們反正有錢。”村民劉發順說。
出事礦業公司“帶病勞動”
讓陸長生感到心驚膽戰的這家礦業公司,曾多次被花垣縣有關部門“責令停產整頓”。2008年,花垣縣安監局責令該公司對錳渣壩安全隱患整改,事故發生的前兩天還對峰云公司下達了閉庫通知。峰云公司在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情況下開工生產,終究釀成嚴重事故。
記者在花垣縣政府網站上了解到,峰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尾礦庫因“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直接危及廠住職工和下游17戶共100多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該公司須立刻停產,除險保安。為此,決定責令該公司停產整改。現請貴局(注:湘西州電業局)從2009年5月30日中午12時起停止向該公司供電”。
記者在網站上看到一篇《關于進一步落實尾礦庫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環境安全隱患整改與監控責任分解的通知》,《通知》發表于2008年8月26日,《通知》中峰云礦業公司尾礦庫被評定為“病庫”,存在的安全隱患有:無排洪排滲系統、壩體有滲漏、下游有村寨,但表格“備注”一欄中寫著“在生產”,也就是說,峰云礦業公司是“帶病勞動”。
縣委縣政府坦承“工作存在漏洞”
2009年10月15日,花垣縣政府對11家企業下文實施限期治理,包括峰云礦業有限公司在內的3家企業被責令停產治理。10月22日到11月3日,花垣縣環保局與各鄉鎮政府深入企業督察整治工作,峰云公司和曾經出事的興銀公司“舊庫的閉庫工作已基本完成,興銀公司新庫正在加緊完善排水排洪系統”。雖然被多次要求“閉庫”或“停產整治”,但峰云礦業公司的生產似乎沒受到多大影響。
記者12日試圖聯系花垣縣安監部門進行采訪,但“安監局領導還在事故現場指揮搶險”,記者仍未能獲準進入礦區。縣委縣政府的一份“情況匯報”中寫道:“4.10工礦事故的發生,充分暴露出我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對安全隱患查處不力、執法不嚴,沒盡到監管責任,對此,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下一步,我們將立即在權限范圍內開展電解錳企業、浮選企業以及礦山安全隱患大排查,切實消除安全隱患。”
目前,尚未開始討論對于死者家屬的賠償問題,“這要等到現場搶險結束以后。”花垣縣委一名工作人員稱。(瀟湘晨報滾動新聞記者 張祥 實習生 王浩明)
[現狀] 花垣80%尾礦庫無排洪排滲設施
花垣縣錳礦蘊藏量達二千三百萬噸,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二,這座只有26萬人口的縣城被譽為“東方錳都”。榮譽的背后,也有悲劇。2006年、2007年和2009年花垣縣發生多次礦難。2009年4月,花垣縣政府通知,要求全縣各錳礦山企業對全縣錳礦山實行停產整治。
2009年8月28日到29日,省環保廳技術人員來花垣縣檢查環境隱患排查工作,發現花垣縣電解錳企業存在很多環境安全隱患,“大多數企業尾礦庫已飽和,服務期限已滿,新庫建設滯后。”
2009年9月,花垣縣安監局對權限錳礦山和為礦區進行一次安全隱患排查,包括峰云礦業公司在內的7家礦業公司尾礦庫被要求閉庫。同時,“錳礦山《安全生產許可證》過期多達11個,今年僅有4家辦理好延期”。
“目前,縣仍有42%尾礦庫存在無資質設計、施工;80%以上尾礦庫無排洪排滲設施;50%以上尾礦庫壩體偏薄、外坡坡度比達不到要求,有的壩體存在輕微滲漏;20%尾礦庫壩址選擇不合理,尾礦庫建在村莊和居民區上游;50%以上尾礦庫現已滿庫,無調洪庫容,隱患突出。”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