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南京市塑料四廠舊廠址,橫穿地下的一根丙烯管道被挖斷,液化的丙烯泄漏,迅速蒸發擴散,隨后引發了震驚全國的“7·28”丙烯爆燃事故。
半個月后的8月13日,和南京相隔不遠的杭州,也發生了一起毒氣揮發事故。杭州合祥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尿素的原材料泄漏,在揮發過程中產生了二氧化硫、硫化氫和硫脲等毒氣。200多名居民緊急疏散。多名參與救援的消防隊員中毒入院。
多年來,在杭州老城區的化工企業集中地,不少小區業主都曾在論壇上發帖抱怨他們聞到小區旁邊化工廠排放的臭氣。
一個全國性的現象是,隨著城鎮擴容、地域擴張及區域規劃布局調整,越來越多化工企業周圍興起了一個個居民小區。這些原本處在城市邊緣的化工企業,“被逼近”市中心。
我們的家離化工廠有多遠?離可能的危險有多遠?政府有沒有搬遷這些化工廠的計劃?現在搬得怎么樣了?
這些問號,縈繞在人們心中。
“被逼近”的化工廠:越來越多的工廠周圍蓋起了新小區
花好幾百萬買下杭州城北一幢房子后,徐先生的心情漸漸由興奮變成了糾結:他們所在的那個小區是杭州城北一個新建高檔小區,但是這里經常能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這是我們為結婚買下的婚房,搬進來就是準備要孩子的,但時不時聞到臭氣,我老婆哪敢懷孕啊。”
“小區旁邊的化工廠又在放臭氣啦!”“整天聞臭氣,我都不敢懷孕了。”
打開該小區論壇,關于臭氣的投訴成了置頂帖。網友coollgay2009還曾經為這個問題投訴至市環保局。
市環保局的工作人員跑到現場查看了之后,確定投訴人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
廢氣主要是杭州萬里化工有限公司排放的生產性廢氣。這家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與小區比較接近,在氣壓較低及順風的情況下,企業生產的廢氣確實對居民的正常生活產生影響。
網友coollgay2009隨后把環保局給出的回復貼在了網上:“根據杭州市政府關于北大橋工業企業整治要求,該企業已定于2011年底前實施搬遷。我局將加強對該企業的日常管理,確保平穩過渡。”
城北北大橋一帶曾是杭州老城區的化工企業集中區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幾十家化工企業就在此安營扎寨。杭州萬里化工有限公司,1958年就在那兒了。
隨著城市擴張,越來越多的新建小區從老城中心蔓延到了這些化工企業的聚集區,周邊人口密度不斷增大。
被城市擴張逼近的化工廠,正在成為很多人的心頭隱患。
副市長批示:“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
今年4月份,浙江省安監局副局長董國慶在全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上曾經講到:我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面臨更多的新情況、新問題。城鎮擴容、地域擴張及區域規劃布局調整,一些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與敏感設施(區域)在空間上日益接近,區域性事故風險和社會敏感度在不斷上升。
而南京“7·28”丙烯爆燃事故見報后,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沈堅當日上午就在報道上批示:“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次日,杭州市安監局危化處處長袁飛和監察支隊的執法人員,就來到了濱江區浦沿鎮的一片廠區監督檢查。
這一帶曾有3家化工廠,它們是杭州電化集團有限公司、杭州龍山化工有限公司、杭州油脂化工有限公司。
不過眼前的景象和之前已經大相徑庭。到處是人去樓空的景象,許多辦公室門上貼著“已清空”的標志。一些電機、不銹鋼閥門、罐體等等已經卸下來,來來往往的叉車正忙著將這些設備堆放在一起。檢查組對廠區拆卸過程中的用電、高空作業、危化品以及廢液的處置,進行詳細的問詢和記錄,并提出改進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項。
這3家企業搬到了工業園,重新投入生產。
搬遷之路:首期投入3億元搬遷專項資金
事實上,杭州化工企業的搬遷差不多從10年前就開始。
自2002年以來,杭州陸續出臺《杭州市工業企業搬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杭州市市區范圍內市屬工業企業搬遷實施細則(試行)》等相關文件,鼓勵、規范企業搬遷。這其中,就有不少是包括化工企業在內的“高污染、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
2006年,第一批24家企業搬離老城區。
“當時,國家正推行危化企業的安全生產許可證,借這個機會,杭州對一批危化企業進行了搬遷。”昨天,在市安監局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處,袁飛遞給我們一份會議紀要,上面記載著2007年1月18日市政府一次專題會議的會議內容。
2006年和2007年,杭州市城鎮居民密集區內限期搬遷(關閉)的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一共24家,其中不少在西湖區、江干區、上城區等人口稠密的老城區。
但讓企業搬遷,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為了解決企業搬遷時牽扯的巨大資金問題,杭州提出,搬遷專項資金首期規模為3億元,以后通過收回搬遷企業土地招標拍賣部分所得、土地級差地租,以及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予以補充。
杭州市經委主任趙紀來告訴記者,這幾年,杭州讓工業企業逐漸搬出主城區的同時,也是在通盤考慮,一方面,是減少環境污染、減少安全隱患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借這樣的機會,推動企業的技術改造、產業提升:“8·13事故是一個教訓。國外也有化工企業位于市區的情況,關鍵在于企業的管理,有好的技術手段,實施好的管理,是完全可以避免這類事故發生的。”
根據安監部門的最新統計,目前杭州共有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211家,分布在蕭山區(49家)、余杭區(47家)、建德市(25家)、拱墅區(4家)、西湖區(11家)、臨安市(20家)、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7家)等等,還有一些省部屬企業也分布在這些區域。
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的搬遷工作仍然在持續進行中。
謀劃中的新布局:今年起新建危化項目必須進入化工規劃區
如何制定規劃合理布局化工企業,相關部門已經在積極謀劃。
省政府已經出臺規定要求,2010年開始危險化學品新建項目必須進入化工規劃區,否則,項目投資主管、建設、環保以及安全等將不予受理相關許可申請。
“對杭州而言,現在這些已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有兩條路,一是對于那些不在政府劃定搬遷范圍內的,留在原地,但是要在確保安全生產條件不降低的前提下,不新建、不改建、不擴建。二是進園區,遠離城鎮人口密集區。”袁飛說。
那么杭州今后是如何規劃化工園區的呢?
據了解,除了已經有企業入駐的臨江工業園區,目前杭州市本級以及各區縣正在按照國家以及省里的要求,編制《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規劃》,“杭州市的規劃估計今年會出臺。”袁飛說。“具體規劃在哪里現在還在討論,不過肯定會遠離老百姓的集中居住區。”
民生安全
是政府的第一要職
早在2006年,時任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的潘岳在當年全國化工石化項目環境風險大排查行動總結時就已發出警告——“當前我國已進入了環境污染事故高發期,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的高速增長,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布局性的環境隱患和結構性的環境風險,將取代個體的污染,成為我國環境安全的頭號威脅。”
可惜那個時候,很多城市都沒當回事。
不少專家認為,被逼近的化工廠以及由此帶來的威脅,已經是一個全國性的普遍現象,值得城市管理者深刻反思。
浙江大學公共關系學院副院長郁建興說,這個就是城市化進程帶來的“風險”。
一方面,化工廠的選址一定要與居民區、水源保持嚴格的安全距離。政府在規劃的時候就必須超前考慮。
另外,在這類事件中,政府部門要對自己的職能進行轉變——發展經濟并不是唯一的指標,注重民生安全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應該全社會都來問責,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也有規劃方面的專家提出,是我們自己把化工廠逼到了我們身邊。“城市在擴張,房子越造越遠,越來越造到化工企業旁邊。政府部門在土地出讓的時候,就要學會逆向思維:一塊地出讓,如果說要用來造化工企業,大家肯定都不同意;如果說做住宅用地呢,大家就不會去多想了。那么,以后,是不是可以在現有的指標里頭再加上一條:批下來的土地,附近有沒有化工企業等重大危險源。”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