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9時53分,榆林市城區新建路原地毯廠建筑工地發生垮塌事故,18名建筑工人被困地面以下。昨日下午4時,15名被困人員被救出,分別被送往三家醫院救治。據院方透露,其中2人經搶救無效、不幸死亡;其他13人經過救治,截至昨晚已無生命危險。昨晚10時25分,救援人員找到被困建筑物下的最后3名工人,遺憾的是他們均已死亡。
救援人員正在現場施救
現場
超5000m2水泥板突然坍塌
“早上9點50分左右,‘轟’的一聲,在建的樓板突然塌了,坍塌的面積太大了,而且都是水泥板,我們就根本沒有辦法救援……怎么都想不到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留守在工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鋼筋工說,此次坍塌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被壓工人大部分是四川人。
據現場民工介紹,該建筑工地目前在建的都是地下部分,工人們目前主要工作都在地下一層,正在進行地下二層的施工。
據榆林市規劃部門透露,該建筑工程項目為“榆林昌盛國際廣場一期”,是由榆林市昌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筑基地面積15258.65平方米,建筑面積55964.93平方米。
逃生民工:水泥板如積木般倒塌
來自安康的工人陳師傅在坍塌的一剎那幸運逃生,他說當時自己正在下面綁鋼筋,工作的位置大致在負二層的東邊。
“聽著西邊聲音不對,一看,壞了,上面的一層已經從西邊開始壓下來,轟隆隆的,聲音特別大,跟地震一樣!”陳師傅回憶說,“我趕緊撲倒在一根水泥梁的下面,心想那個位置旁邊有立柱,應該有一定的空間,那就還有被救的機會。還好,我們這邊沒有完全塌死,我從有空隙的地方鉆了出來,撿回一條命。”
另一位逃出的工人梁女士說,“當時聽到頭頂有響聲,我就趕緊順勢躺進墻角,等工地管理員找人將我面前鋼筋和混凝土想辦法破開,才得以逃出來。”而據她回憶,坍塌時,距離她身邊一米多遠的地方有個工友正在施工,不幸被混凝土砸倒。“我只能看到他的身子,看不到他的頭和腳,也不知道是不是遇難了。”
周邊居民:地動屋搖以為是地震
上午10時許,坍塌現場周邊聚集著上千名附近群眾,城區內警笛聲不時響起,不時可見呼嘯而過的救護車。
市民蘇女士說,事發時她在工地對面的商場內賣衣服,突然地面、墻壁晃動厲害。“我以為是地震了,拉著朋友趕緊就往門外跑,出來后才發現是對面工地塌了,一群工人往外跑。”談話中她一直捂著胸口,似乎尚未從驚嚇中緩過來。
附近居民王先生也表示,事故發生時,響聲很大,左鄰右舍都能感到房子晃得厲害。他出來眺望,發現不遠處的工地里塵土飛揚,有些工人自己拼命爬出來,外面工人沖過去背著、抬出來好幾個人。“起初以為是塔吊砸下來,靠近一看才發現樓層坍塌了。”施工單位外圍,過路市民看著一個個被拉上救護車的受傷農民工唏噓不已。“這么大的工程,能出現這樣的坍塌,是不是工程本身有啥問題?”
質疑
工人:從上往下蓋沒見過這么施工的
事故現場不少受訪民工認為,工地突然坍塌,是由于不正常的施工流程。
躺在病床上的受傷民工李東說,工地從今年4月份開始施工。“蓋樓時先給地下澆筑水泥柱,然后開始蓋負一層的樓板,然后再做負二層和地基,我在工地上干活五六年了,從沒見過這樣的施工順序。”李東說,他打問六七名在工地上干活的其他工人,他們也沒見過先蓋一樓后打地基的施工方式。
從工地逃生出來的四川民工趙良國說,在建樓房的旁邊有一片空地,4月份開始就有挖掘機挖地基,他懷疑是這片空地地基挖空,影響到在建樓房地基,才發生坍塌。
“一塊混凝土砸下來,我感覺眼前一黑,再醒來的時候頭頂鮮血直冒。”事發后最先從塌方工地跑出來的工人劉錫愛說,他兩手捂著頭頂,踉踉蹌蹌跑到工地大門口,攔了一輛出租車直奔星元醫院。
“我干了十幾年這活兒了,沒見過這樣干的!”劉錫愛憤憤不平地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肯定要把基礎先打好。根據通常慣例,做地下室都是先要把柱子支撐好,靠樁吃勁,而這個工地卻用工字鋼支撐一部分,其余都是空的,我當時覺得不可靠,以前提出異議,工地負責人卻說沒事。”
救援
傷者被送往三家醫院接受救治
昨日上午,工地坍塌事故的傷者分別被送往榆林市星元醫院、榆林市北方醫院、榆林市第二醫院進行搶救。據榆林市北方醫院曹院長介紹,接到急救電話之后醫院急診科、骨外科、胸外科、心內科、CT室等急救相關醫護人員全體待命,目前醫院已開通“綠色通道”。
鋼筋扎進大腿幸好沒傷骨頭
“我的腿是不是斷了?還在不?”昨日上午11時20分,四川籍工人李東從工地深處被救出,他被送到醫院的第一句話就是焦急詢問他的腿傷。為穩定傷者情緒,醫生安慰他盡可能不要說話。
李東的愛人馮女士也在工地打工,事發時她逃離了現場,不見丈夫,就趕緊叫上其他工友一起去找。后來在樓板下聽到丈夫的求救聲,才知道李東被幾根鋼筋死死壓住雙腿無法動彈。因為空閑狹小救援人員無法實施救援,李東跟工友們要來電焊機自己切開壓在腿部的鋼筋被工友從樓板下方拉出來。
“疼!疼!疼死了!”51歲的農民工曹振生被送到北方醫院后,表情痛苦,一直不停地喊痛。
曹振生說自己三天前才到這個工地,一天工錢200元。事發時正在下面地基打樁,還沒反應過來怎么回事,一根25厘米長的鋼筋就扎到他的右大腿了。醫生的診斷是:“初步觀察沒有損傷到骨頭,具體情況要進一步觀察才能確診。”
一消防隊員施救中受傷
榆林市消防支隊高新區特勤二中隊付延浩在搜救受傷工人時左腳受傷,昨日中午12時30分被送往榆林市北方醫院治療。
據付延浩回憶,事發后,他和戰友趕去救援。在救出兩名被壓工人后,發現第三個待救工人被樓板壓著,要救出他必須切斷橫在中間的木棍。而在他用鋸片切割木棍的時候,鋸片突然繃斷,扎傷了他的左腳。
“當時只見鋸片在眼前一晃,接著就是鉆心的陣痛,現在已經麻木了。”躺在搶救室病床上的付延浩說,“執勤受傷是常有的事,已經習慣了。”
記者在搶救室看到付延浩的鞋子被切開約8厘米左右的口子。而他的傷勢經醫生初步診斷為骨裂、腳部軟組織受傷。
監管
榆林檢查在建工程項目安全
工地垮塌事故發生后,榆林市委、市政府和榆陽區委、區政府領導趕赴現場指揮救援,公安、消防、武警、民兵預備役會同安監、住建、衛生等部門,共計500多人參加搶險救援。昨日下午,榆林市副市長萬恒主持召開會議,成立聯合調查組,對事故具體原因及相關責任展開全面調查。事故相關責任人已被警方控制,各項善后工作正在進行。
16時30分,榆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單位立即開展以在建工程項目為重點的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堅決杜絕安全生產事故。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本報記者宋飛鴻祁銘賀靜靜實習記者云霄實習生 楊虎元 郝錦龍 采寫
專家分析
有這種施工方法 但對施工要求高
由于事發工地的民工均反映,“從業多年,沒見過這樣的施工方式”,本報將現場相關信息及圖片提供給兩位建筑方面的專家。他們均是從業十年以上的高級工程師,均有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的資質,并據已有資料提供了專業看法。
華商報:以您對相關描述和對現場照片的觀察,您判斷這個工地是在采用什么方式施工?這樣的施工方式是否有專業依據?
建筑師:這屬于逆做法,據我所知在深圳有一高樓就有這樣施工方法。1995年上海有一個工程用這個辦法施工,結果很成功,還得了獎。簡單說,就是從一個層面分兩段開始施工,上下同時施工。
華商報:這樣的施工方式一般是在什么情況下才會采用?是不是因為工期比較短或者對施工費用有要求時才會采用?
建筑師:這個技術能有效保護周圍環境,而且有施工工期快,省支護費用等優點。一般來說,主要是為了減短工期。
華商報:這樣施工是否存在風險?建筑師:按照這種做法,在操作中應有施工階段的設計,即根據預定的進度,根據受力情況分別進行構件及結構的設計,并且需制定嚴密的施工工序,待某些關鍵受力構件能啟動效應后方可進行開挖等相關工序等。對于結構設計、施工組織安排都應提出比較高的要求。
不按制定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都是有風險的。從現場照片看,在施工細節上可能未按既定的施工方案施工,關鍵點的工序控制存在未監管到位。因為相關資料有限,無法準確判斷為何塌方,但應該是施工工序中關鍵點受控與設計及施工組織方案有出入。
部分死傷者名單
趙德峰 31歲 四川省通江縣人
多處骨折、休克氣胸(死亡)
李東 25歲 四川人
胸椎骨折
王菊英 33歲 四川人
腿部軟組織挫傷
曹振生 51歲 陜西省佳縣人
腿部外傷
劉錫愛 45歲 陜西省米脂縣人
頭皮裂傷
蔡崇江 53歲 四川省通江縣人
全身多處軟組織損傷
蔡松林 22歲 四川省通江縣人
背部多處軟組織損傷
劉亞蘭 45歲 四川省通江縣人
全身多處軟組織損傷、頭皮裂傷
雷述芬 40歲 四川省通江縣人
頭外傷、全身多處軟組織損傷
王元生 42歲 四川人
盆骨骨折、頭外傷
李必龍 43歲 四川省通江縣人
頭皮裂傷
高增墩 66歲 佳縣興隆寺人
頭外傷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