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夯實管理基礎 增強企業內力。建立起一套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的安全管理標準化體系:一是完善管理監管機制。建立了一級抓一級、一級保一級的安全管理模式,層層簽訂安全目標責任狀,與經濟掛鉤,使責、權、利有機結合,有效保證了總體安全目標的實現。二是突出企業主體責任。對照標準重新修訂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共修訂5章37節,實現了安全生產事事有人管,層層有專責。三是建章立制,規范管理與操作。結合實際情況,在原編撰的10余萬字安全操作規程的基礎上,全部進行系統修訂與完善,實現了崗位有規程,規程無漏項的修訂目的,共計16章132節12萬余字,保證了職工上崗有指導,操作有標準的安全操作標準化。系統匯編了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共計11章51節。為安全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加強安全教育培訓 增強全員素質。重點抓了兩項工作:一是構建安全教育培訓體系,從公司到車間都制定了詳細的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安全活動計劃及教育培訓大綱,年度嚴格實施,確保效果。尤其是車間根據本單位安全生產特點,從崗位應知應會、崗位如何安全操作、崗位事故防范及應急制定完善了教育培訓內容,提高了職工的安全作業意識。二是完善培訓考核機制。每次培訓結束后,采取閉卷考試,對考試不合格的人員進行相應的經濟處罰,經補考仍不合格的令其下崗培訓,培訓后仍達不到要求的,企業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培訓考核機制的實施確保了培訓的效果,提高了培訓質量。
三、加大科技投入,實現科技興安。制定了《科技管理規定》。這些措施的采取對保障安全生產,改善勞動條件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以科研為先導,增強安全管理水平。根據巖石極為破碎的地質條件,投資300余萬元同馬鞍山礦山研究院等科研部門聯合攻關,成功研究完成“蝕變巖型金礦床采場頂板安全監控技術”。自1988年以來,基本根治了采場頂板冒落事故,有效改善了井下的作業環境。
為能有效防止墜井事故及提高豎井自動化監控技術,投資100余萬元在104、106豎井采用了豎井電視監控技術,提升閉鎖安全防護系統,語音提示系統等先進技術。
760米主豎井“開拓改建及深部探建工程”是全國黃金系統最深的一條豎井,該豎井電控技術投資1400余萬元引進瑞典ABB公司提升系統控制技術,該技術集智能化與電子控制高度模塊化于一體,自動化程度高,運行穩定、性能安全可靠,可實現無人操作,在國際采礦應用中屬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為將來的安全生產奠定了更堅實、更牢固的基礎。
針對充填質量差影響安全管理,在井下研制試驗應用新型尾砂固結材料,采用新材料后,尾砂充填體強度達到采礦工藝要求,減少了不安全因素,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二)加強技改項目投入。大力推行科技創新,及時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藝和設備,抓好基礎設施、工藝技術的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不斷實施科技創新,使企業的軟、硬件建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近年來投資200余萬元對選礦車間進行改造,投資300多萬元對氰冶車間進行改造,投資100多萬元對井下通風系統進行改造,投資700多萬元對井下機械生產設備進行了更新改造,用于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費用近年來就達2000多萬元,為實現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縱深發展。把“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納入安全工作重中之重,推動安全質量標準化向縱深發展,共劃分55個作業區,共投入200余萬元,目前已全部治理達標。
(四)加大安全費用的提取。在安全費用投入方面,安全費用逐年遞增,從2000年的200余萬元遞增到07年的580余萬元,安全費用的遞增,為公司本質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實施管理創新 完善管理手段 提升管理水平。管理是持續改進的過程,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推陳出新,一貫奉行對安全有益的就不折不扣的實施和執行。近年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進一步保證了公司的安全生產工作。
(一)實行區域管理制度。“區域管理”就是根據各單位屬地進行區域劃分,在屬地區域范圍內出現的任何安全問題均由屬地單位負責。“區域管理責任制度”的實行,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達到了安全管理無盲區、無死角、無盲點,同時在客觀上也避免了部門和部門之間、人員與人員之間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
(二)實行“安全袖標” 管理制度。“安全袖標管理”就是采取專職安全員佩帶紅袖標,兼職安全員佩帶黃袖標,義務安全員佩帶綠袖標的制度。通過實行“安全袖標管理”起到三個作用:一是對廣大職工起到警示、警告、警醒的作用,使違章行為見到佩帶袖標人員立即“紅燈停”,起到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二是起到安全工作上的“交通警察”作用,即賦予袖標人員一定的安全職責和權利,使其有權對違章現象予以當場制止、處理和舉報;三是激勵作用。即給予佩帶紅、黃袖標人員一定獎勵,使他們產生一種自豪感、榮譽感,促使廣大干部職工以其為榜樣學安全、講安全,從而形成以點帶面,全員參與管理的良好氛圍。
(三)實行“安全等級分級管理”。“安全等級分級管理”通過對作業地點、項目的管理分級,分清層次,對不同級別的作用地點及項目有的放矢的實施不同管理標準。安全等級共分為三個級別,其中一級危害程度最大,列入公司級管理級別;二級危險危害程度較大,列入車間級管理級別;三級危險危害程度較小或基本正常,列入班組級管理級別。這種分級是動態的,隨著安全條件的變化,隨時進行補充和調整。分級管理的特點優點集中表現在:一是使管理人員分清主次、條理清晰,消除“眉毛胡子一把抓”現象,二是為便于操作,采取了“看板”式管理,即在部門辦公室設定“分級監控板”,標明分級地點及有關安全要求,使本單位工作場所的安全狀況一目了然;三是在現場設立“分級指示板”,標明其安全等級,使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提高安全警覺度,區別標準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實行“安全分級管理”使管理人員主次清楚、重點突出,全員責任明確,避免盲目蠻干現象的發生,使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實現了“有的放矢、層次分明、對癥下藥”的管理目標。
(四)實行“黨團員監督崗”管理制度。黨團員分布在公司生產一線的各個崗位,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范作用,是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又一探索。通過實施“黨、團員安全監督”,充分發揮黨、團員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進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做到自己無事故、無違章,身邊無事故、無違章、無隱患使安全管理無縫隙覆蓋,進一步向橫向、縱向延伸,確保公司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
五、堅持科學發展觀 保持經濟與環境相協調。本著“全面規劃、合理開采、綜合利用、化害為利”的方針,在發展企業經濟的同時,不忘對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使企業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首先,在生產污水排放上,對氰冶車間進行技術改造,改善作業環境,對氰化、冶煉的廢水進行徹底治理,實施閉路循環,實現零排放。其次,在尾礦庫的治理工作上,對舊尾礦庫進行復懇綠化,種植三倍體毛白楊和風景樹,累計投入費用220余萬元,有效地改善周邊生態環境。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