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靈山縣今年認真做好農村食品安全工作,從構建農村食品“三網”(責任網、監督網、供應網)入手,引導培育農村食品流通體系,多渠道搭建群眾監督網,探索出一條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的好路子,取得了較好成績。
為抓好此項工作,該縣先后研究出臺了《靈山縣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建設工作實施方案》、《靈山縣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靈山縣“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項目實施方案》、《靈山縣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進了全縣的食品安全工作的開展。
工作中,該縣在初級農產品加工環節中,突出抓好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創建,積極開展田間農藥殘留監測,實行養殖場用藥登記制度,嚴把 “田頭關”。在食品生產加工質量方面強化了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建立了以質量承諾為主要內容的自我聲明制度和完善生產記錄檔案,重點抓好巡查、回訪、強制檢驗、監督抽查等監管措施,杜絕假冒偽劣食品在轄區生產加工。在食品流通領域中,以開展農村市場整治為重點,嚴厲打擊經營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認真落實對經營者進貨索證索票、購銷臺帳、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的日常監管,使經營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明顯下降,把好了“市場關”。在餐飲安全監管方面采取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與衛生部門聯合執法為主,強化日常監管,并加大食品的監管與分級分類管理。進一步加強肉品市場和酒類行業監管,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和經營散裝米酒的違法行為,確保廣大群眾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酒。在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工作中,大力扶持龍頭企業,開展以建立兩檔為中心的生產、經營、餐飲企業信用建設,帶動行業良性發展,杜絕假冒偽劣食品進出廠、進市場、上餐桌。在一些職能交叉、容易產生爭議的部位和環節上明確部門責任,把過去部門的分散管理轉變為多手段、多途徑、全方位的綜合管理,有效地解決了執法資源的浪費和監管空檔的問題。
另外,該縣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鎮、村和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由縣政府與各鎮及相關監管部門,鎮政府與各村,各相關主管部門與下屬學校、市場簽訂責任書,企業簽訂了質量承諾書。通過明確工作責任,較好地解決了原來食品安全工作落實難問題。
同時,該縣全面推行農村50人以上集體聚餐報告指導制度,制定下發了《靈山縣農村50人以上集體聚餐報告指導管理辦法》,并實行三級備案制度,要求凡農村家庭舉辦婚喪、新居、生日壽宴等紅白喜事50人以上聚餐時進行報告和備案,舉辦50-100人聚餐的向村食品安全信息工作站提前2天報告備案,100-500人聚餐的向鎮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前5天報告備案,500人以上聚餐的向縣衛生監督所提前7天報告備案,并由各級食品安全信息員、協管員、監督員分級進行現場指導,其內容包括菜譜制定、原料采購、烹調及用餐周邊環境衛生等。年初以來共報告1263起,到場指導2365人次。通過推行這項制度,較好地解決了農村人群集體就餐、食品安全缺乏事前監管的問題,為農村食品安全工作開辟了行之有效的新路子,提高了廣大群眾的自我維權、參與監督和科學防范的意識,為該縣食品安全構筑了一道牢固嚴防壁壘。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