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金寨縣農民工小鐘,在一建筑公司工地木工組打工。打工中,未簽訂書面用工合同,但與木工組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
一天下午,小鐘在加工木材時,因操作不當,導致其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被高速轉動的電鋸鋸傷,小鐘到私人醫院草草包扎。事發后一個多月,小鐘才到當地人民醫院住院治療,6天后出院。出院后,小鐘找建筑公司賠償,建筑公司以雙方無勞動關系,拒絕賠償醫療費。
認定決定當年底,小鐘投訴當地勞動監察大隊,并提供了該公司領料單證明自己是在建筑公司打工的證據,后確認屬工傷。他開始申請鑒定,2006年1月,經當地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小鐘的右手損傷構成十級傷殘。企業一次性給付小鐘醫療費、誤工費、傷殘補助金等16500元。
案例評析建立勞動關系應簽訂勞動合同,這是勞動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但社會實際生活中,用人單位或個體老板經常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沒有勞動合同,不能絕對排除勞動關系,勞動法律法規承認非契約勞動關系,亦即事實勞動關系。小鐘與建筑公司之間形成了事實上的勞動關系,因此,小鐘雖然是建筑工地上的臨時工,但是與之形成了勞動關系,其在工地上形成的傷害,應當與其他職工一樣認定為工傷。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原告的工傷應該由用人單位來賠償。相關法律閱讀:最新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申請只需15天。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關愛生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