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水利部水資源司在鄭州組織召開全國流域機構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座談會,黃委主任陳小江出席會議并講話。他說,黃委將認真履行法律賦予的水資源保護職責,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劃定和執行“三條紅線”,從單純的供水管理向供水管理和需水管理并重轉變,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不斷提高黃河水資源管理保護水平。
黃河屬資源型缺水河流,以占全國2%的河川徑流量承擔了占全國15%耕地面積和12%人口的供水任務。近年來,黃委積極實施黃河水量統一調度,優化配置有限的水資源;嚴格取水許可總量控制管理,扎實推進黃河水權體系建設;積極開展黃河功能性不斷流的探索與實踐,實現了黃河連續11年不斷流;強化水功能區、省界緩沖區和排污口管理,執法檢查力度不斷加大;健全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成功處置了40余起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加強水質監測能力建設,建成國內第一個應用于流域水資源保護的數字化監控系統。
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和中部崛起等戰略的實施,黃河供水區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引黃用水需求旺盛,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根據黃河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的最新成果,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由原來的580億立方米減少為535億立方米,需水量則成增加趨勢。以正常來水年份為例,在不考慮跨流域調水情況下,2020年供需缺口將達75億立方米,2030年增至104億立方米。這將對黃河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提出嚴峻挑戰。
陳小江指出,黃河流域水資源管理的近期目標是:以總量控制為核心,構建完善的黃河水資源配置體系;以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管理和水權流轉為手段,基本完善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導向的需水管理體系;以重要水功能區管理為重點,加強省(區)界緩沖區水質監測與管理,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完善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快速處置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流域與區域相結合、水利與環保相聯合的流域水資源保護體系;以水量統一調度為平臺,在鞏固干流調度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基礎上,基本建立健全支流水量調度管理的機制和制度,實現重要支流的統一調度;基本建立黃河功能性不斷流的指標,開展重點生態區域的生態調度和重點河段的功能性不斷流調度;以水量調度系統二期工程建設為契機,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科技支撐系統。
陳小江表示黃委將按照水利部要求,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一是嚴格水量調度控制。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全河水量調度與控制。全面落實《黃河水量調度條例》,努力提高干流調度精度,提升省(區)界斷面流量監測能力。積極推進支流水量調度,加強用水計量,保障省(區)界和入黃斷面的最小流量。繼續開展功能性不斷流調度實踐,促進黃河河道、濕地和河口三角洲生態系統的良性維持。
二是進一步做好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細化分解工作。在國務院“八七”分水方案基礎上,將各省(區)分配用水總量細化到地市和縣。目前,流域內已有青海、寧夏、內蒙古、河南、山東5省(區)批復了細化到地市的方案,其中,寧夏已完成細化到縣的方案。
三是盡快制訂跨省(區)支流水量分配方案,特別是易發水事糾紛的支流,例如湟水、渭河、沁河等,要抓緊制訂水量分配方案。
四是建立黃河流域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取水許可臺賬管理系統,對省(區)和流域機構頒發的取水許可證及取水許可證動態變化情況建立臺賬系統,由省(區)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機構共享,做到流域取水許可情況實時掌握、動態管理。
五是加強用水和排污省界斷面的監測監控。按照水功能區水質監測要求,加快干流省界水質監測自動站、移動實驗室和常規監測等能力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監測體系,使重要水功能區、省界緩沖區監測覆蓋率達到階段性目標要求。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高溫下的工程養護鐵人
下一篇:鄭州市惠濟區政協視察黃河防汛工作